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是國家衛健委直屬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大型現代化醫院,擁有天河、蘿崗、粵東、筆慶四個院區,形成了“一體兩翼、三城四院”的發展格局,輻射整個廣東省及華南地區。在長期的發展中,中山三院已成為華南腦病學科設置最齊全的醫療機構,腦病學科已形成兒童自閉癥、抑郁癥、腦血管病、神經免疫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腫瘤、神經損傷修復等享譽國內乃至東南亞的診療研究特色。

2018年10月,以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腦血管外科、脊柱外科、精神(心理)科、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康復醫學科為核心臨床架構,依托相關學科與科研平臺,率先成立了華南地區首個多學科融合的腦病診療研究中心(即“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簡稱“腦病中心”)。2019年獲批牽頭建設委省共建“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中南),并于同年成為廣州市“腦計劃”中“腦疾病與康復研究”專題首席依托單位;2020年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等聯合申報建設“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中南),并代表中山大學牽頭組建“粵港澳高校精神與神經疾病聯盟”。2022年起每年主辦“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論壇”,系列論壇在國內外取得熱烈反響,有力促進大灣區腦科學學術交流推進。
腦病中心內聚集了以由戎利民院長為首的一批在業內享有崇高學術聲譽的專家,技術力量雄厚,核心學科內擁有高級職稱近120人,開放床位數逾1000張,核心學科內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個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和2個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中心內兒童自閉癥診治享譽國際,神經損傷修復治療全國領先,在腦脊髓損傷干細胞治療、神經免疫疾病診治、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等領域獲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神經內鏡/顯微等微創技術、腦立體定向技術、復雜顱內動脈瘤等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復雜脊柱畸形的手術治療技術特色鮮明,精神心理在廣東綜合性醫院診治例數位列第一,臨床診療實力突出。
擁有碩士點20個,博士點19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碩士生導師120余人、博士生導師40余人;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6個,國家級住培重點專業基地2個、廣東省住培重點專業基地2個,國家級住培骨干師資培訓基地1個、省級住培骨干師資培訓基地3個。
已建成干細胞與免疫治療中心、大數據人工智能中心、納米醫學中心、神經免疫與健康長壽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支撐平臺,并有計算生物物理學和生物信息學中心、兒童腦發育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成人精神心理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神經損傷后功能康復研究中心、腦病實驗室、“云上三院”掌上智慧醫療平臺等行業領先的研究與技術平臺。其中,我院是國家首批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備案單位之一,并獲批國家藥監局“細胞類產品質量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2020年,與清華珠三角研究院聯合成立的“醫學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運營成熟;2021年獲批“廣州市腦神經重大疾病研究與創新技術轉化重點實驗室”。
2020-2024年,完成多學科團隊聯合組建脊柱側彎中心、睡眠醫學中心、罕見病中心、鼻眶頜顱底中心、眩暈耳鳴診療中心、脊柱脊髓損傷救治中心、神經感染疾病診療中心、認知障礙中心、帕金森中心、頭痛中心、癲癇中心,成立老年醫學科,成為“廣東省罕見病專業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獲批“廣州市重大疑難(罕見)疾病診療中心(多發性硬化)”“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醫學研究中心”。與此同時,中心聘請了中山大學、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等一批在神經科學基礎研究、干細胞治療研究、人工智能診斷研究領域的精英翹楚加盟,臨床與基礎科研實力雄厚。目前,院內已建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5個,實驗場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擁有大量高精尖設備,全面支撐腦科學研究工作開展。近5年,中心內共斬獲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自然聯合基金等在內的國家級研究項目110余項、省部級研究項目130余項,牽頭制定腦疾病相關標準/指南/專家共識共11部,在國際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約400篇,獲授權專利120余項(已轉化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2020-2024年,完成多學科團隊聯合組建脊柱側彎中心、睡眠醫學中心、罕見病中心、鼻眶頜顱底中心、眩暈耳鳴診療中心、脊柱脊髓損傷救治中心、神經感染疾病診療中心、認知障礙中心、帕金森中心、頭痛中心、癲癇中心,成立老年醫學科,成為“廣東省罕見病專業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獲批“廣州市重大疑難(罕見)疾病診療中心(多發性硬化)”“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醫學研究中心”。與此同時,中心聘請了中山大學、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等一批在神經科學基礎研究、干細胞治療研究、人工智能診斷研究領域的精英翹楚加盟,臨床與基礎科研實力雄厚。目前,院內已建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5個,實驗場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擁有大量高精尖設備,全面支撐腦科學研究工作開展。近5年,中心內共斬獲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自然聯合基金等在內的國家級研究項目110余項、省部級研究項目130余項,牽頭制定腦疾病相關標準/指南/專家共識共11部,在國際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約400篇,獲授權專利120余項(已轉化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