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天使丨廖秀春:守護初生的微光,譜寫生命的贊禮
國際護士節
? ? ? ?他們,既是“提燈天使”,也是“白衣戰士”,似超人,亦平凡。“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為激發廣大護理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勇于獻身”的南丁格爾精神,醫院特開設“提燈天使”專欄,報道院內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行動工作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事跡,一起尋找那些義無反顧、矢志不渝的身影,聆聽“提燈天使”護佑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

廖秀春
? ? ? ?粵東院區新生兒科病區護士長,從2000年開始在兒科、新生兒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至今。2013年5月參加廣東省護士協會舉辦的新生兒PICC置管培訓班并取得合格證書,成功為體重1500克以下的極低、超低體重早產嬰兒進行PICC置管53例,2021年獲“梅州市十佳護理科技創新發明”稱號,2023年被評為梅縣區優秀護士。
? ? ? ?在靜謐的新生兒病房里,每一臺暖箱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每一次微弱的啼哭都牽動著醫者的心弦。這里,是生命最初的戰場;而廖秀春,是這場無聲戰役中無畏的一名守護者。她用25年的堅守與熱忱,為無數早到的天使托起生命的曙光,用仁心與大愛書寫了一段段生命的奇跡。
指尖上的溫度,托起生命的“第一雙手”
? ? ? ?“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每一克體重的增長,每一次自主呼吸的完成,都讓醫護人員成就感滿滿。這里的寶寶,每一克體重都要‘斤斤計較’”,這是廖秀春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護理工作,護士們必須做到“精打細算”,以“1克”為單位的體重增減、0.5毫升的泵液速度、0.1攝氏度的體溫波動、0.1厘米的置管深度等這些近乎苛刻的標準來守護一個個脆弱的新生命。從980克至800克的“巴掌寶寶”、從雙胎寶寶到三胎寶寶,她帶領護理團隊不斷挑戰,從有創到無創呼吸支持、從手衛生到“三管”監測感染指標、從腸內營養到腸外喂養,最終讓一個個天使寶寶闖過“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家屬感動地寫下這樣的話:“是您用專業,托舉了我們全家的希望”。
? ? ? ?2021年深秋,一名胎齡26周、體重僅800克的“掌心寶寶”被緊急送入病房。孩子肺部發育不全,全身紫紺,家屬心急如焚。廖秀春帶領護理團隊連夜制定“微生命支持計劃”:用棉簽蘸取母乳進行口腔清潔并刺激吞咽反射,自制迷你頭套固定呼吸機管路避免皮膚壓傷……整整78天,她每天提前到崗,指導家長為患兒進行“袋鼠式護理”。當孩子成功脫離呼吸機、體重突破2000克時,年輕的母親喜極而泣。

廖秀春指導管床護士對早產兒進行溫箱溫度監測
創新者的腳步,打造生命的“安全島”?
? ? ? ?廖秀春是不懼挑戰的“革新者”。她組織護理團隊建立“早產兒全周期管理體系”,從產房到出院后隨訪形成閉環護理;探究“多學科同質化體溫管理”以降低早產兒低體溫的發生率;制作醒目顏色標識警示不同風險類別的患兒,實現精準分級管理;帶領團隊用無菌保鮮膜包裹患兒減少水分流失,并親手為鎮靜、鎮痛治療的危重患兒制作安全型水枕,防止頭部皮膚壓傷。
? ? ? ?面對超早產兒護理難題,廖秀春率先引入“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鼓勵新生媽媽們積極收集母乳,指導母乳喂養的家庭管理,設計“初乳冷鏈傳輸鏈”,打破傳統NICU封閉管理壁壘,打造溫馨的親子接觸室,讓父母在安全監護下與患兒肌膚接觸,促進早產兒發育,這些浸潤著溫度的創新,讓曾經冰冷的監護室變成孕育希望的搖籃,近年來科室超低體重兒存活率提升至100%。一位28周早產兒住了68天的媽媽說:“小小的寶寶一次一次的病危通知,使我非常煎熬,初次見到小寶貝的時候,我都不敢碰她,她是那樣的小,廖護長鼓勵我抱抱她,讓她趴在我的胸口上,這是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彼此的心跳和呼吸,這一刻我無比的心安,也因為這一次擁抱,讓我對我的寶貝,對我們的未來充滿信心。”
? ? ? ?廖秀春是生命的“細節守護神”。從改良PICC置管固定方法到設計早產兒個性化發育支持護理路徑,她的每一項創新都源于對脆弱生命的極致關懷。2023年,體重僅980克的“掌心寶寶”入院時多器官衰竭、全身橡皮樣重度硬腫,她帶領護理團隊在“黃金72小時”內精準監測核心體溫,每15~30分鐘監測一次,直至穩定,避免了肺出血和復溫過程中的代謝紊亂,用科學護理創造了生命奇跡。為緩解家長焦慮,她開創“透明化溝通”服務,制作了“患兒的24小時”和“護士的24小時”展板,讓家屬清晰地了解患兒的一天,打開了護患互相信任的平臺。還通過家長微信群推送早產兒護理視頻,讓一個個家庭在守望中重拾信心。
傳承使命,做護理路上的點燈人
? ? ? ?從業25年,廖秀春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護理專家,更是一位傾囊相授的導師。作為新生兒科護士長,廖秀春始終將人才培養視為科室發展的核心動力。
? ? ? ?她注重因材施教,搭建階梯式成長平臺個性化培養計劃;針對不同階段護士的能力差異,制定“新入職-骨干-精英”三級培養體系。例如,新護士需完成3個月“一對一”臨床帶教,通過模擬急救演練、早產兒護理實操等考核;骨干護士則參與科室質控管理,提升綜合能力。
? ? ? ?在專科護理發展方面,廖秀春開培訓,建機制。組織護理骨干制定護理常規、流程,開設“早產兒精細化護理”“新生兒疼痛管理”等專題培訓,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激勵護士們不斷進取,提高自身的專科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 ? ? ?如今,廖秀春培養的護士們已成為新生兒護理領域的中堅力量,他們在臨床一線默默傳遞著護理精神的火種。

廖秀春指導護士進行PICC置管術
?
? ? ? ?從青絲如墨到鬢染霜華,廖秀春在25載春秋里守護了近3萬名新生兒,她的雙手托舉起生命的重量,她的背影筑成了希望的堤壩。那些曾被她溫暖過的家庭,有的孩子已成翩翩少年,有的孩子已成婷婷少女,而她,依然堅守在暖箱旁,如同永不熄滅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