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天使丨鄭小芳:從心出發,以愛護航
國際護士節
? ? ? ?他們,既是“提燈天使”,也是“白衣戰士”,似超人,亦平凡。“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為激發廣大護理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勇于獻身”的南丁格爾精神,醫院特開設“提燈天使”專欄,報道院內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行動工作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事跡,一起尋找那些義無反顧、矢志不渝的身影,聆聽“提燈天使”護佑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

鄭小芳
? ? ? ?嶺南院區生物治療中心門診責任護士,參加臨床護理工作27年,擔任科室院感聯絡員、門診人文關懷小組聯絡員。2020年2月參加武漢新冠疫情防疫戰,2021年6月參加廣州疫情防疫戰,2022年11月參加嶺南醫院隔離病房疫情防控戰。曾獲醫院優秀護士榮譽6次,優秀帶教老師榮譽4次,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12年9月在廣東中大職業培訓學院“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培訓班”學習并考取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2021年7月參加廣東省醫院協會舉辦的“感控督導員系列培訓(第一期課程)”獲得感控督導員培訓證書。
?
? ? ? ?鄭小芳的身影如同一位溫暖的守護者,她的名字在急診、病房、門診臨床一線回響了27年。在醫院的長廊里,鄭小芳的身影如同春風拂過,帶走了病痛的陰霾,留下了溫暖的陽光。27年的護理生涯,她不僅是醫者,更是患者心中的提燈守護者,慰藉著每一顆受傷的心靈。
從臨床難題中找創新
? ? ? ?在日常工作中,鄭小芳總是留心觀察護理流程里的細節問題。在血液科工作時,她發現傳統輸血器容易殘留血細胞,既浪費醫療資源又影響治療效果。為此,她反復琢磨改進方案,最終設計出一款實用新型輸血器,不僅優化了輸細胞流程,更提高了回輸效率,為患者帶來了生命的活力。
? ? ? ?醫護工作服清洗后難整理,科室標識容易模糊。鄭小芳利用休息時間研究,設計出一款改良版工作服,增加了折疊定位線和防水標識,讓清洗后的工作服疊放整齊,標示牌一目了然,大大減輕了洗衣組工作人員的負擔, 讓醫護團隊的工作更順暢。
? ? ? ?科室經常遇到患者嘔吐,原本的護理工具用起來既不方便又不衛生。鄭小芳動手制作了簡易嘔吐架,這個小發明不僅讓患者用著舒服,也讓護士護理時更順手,在臨床使用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 ? ? ?在那個尋常的周三上午,門診來了一位叫董先生的患者。他因為長期患病,身體消瘦、腰也直不起來,咳嗽起來十分痛苦。鄭小芳見狀,立刻找來一床厚棉被墊在他背后,又拿來自己改良的嘔吐架,讓董先生能更舒服些。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照亮了患者心中的黑暗,溫暖了他們通往健康的旅程。
? ? ? ?她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實踐,都展現了她對職業的忠誠與熱愛,對生命的尊重與呵護。

鄭小燕為患者進行單個細胞核采集
用真心換患者安心
? ? ? ?去年,從上海轉來一位特殊患者黃女士。她做完肝癌移植手術后復發,還出現骨轉移,需要參加TCR-T科研項目治療。治療的關鍵是采集單個核細胞,再經過 10 天的擴張培養后回輸到體內。整個采集過程長達 5 個小時,為保證安全和患者的感受,鄭小芳將采血速度嚴格控制在25ml/分鐘,每隔 1 小時就幫黃女士調整一次體位。黃女士骨頭疼得厲害,鄭小芳就和家屬一起給她按摩;患者行動不便,她就幫忙更換尿片、做好清潔。采集期間,她一邊盯著儀器數據,一邊隨時詢問黃女士的感受,全程不敢有絲毫松懈。
? ? ? ?還有一位第一次做化療的李阿姨,因為沒有家人陪同,緊張得直掉眼淚。鄭小芳放下手頭工作,坐在她身邊輕聲安慰:“別擔心,有我在。” 整整半個小時,她耐心聽李阿姨訴說恐懼和不安。從那以后,每次李阿姨來化療,鄭小芳都會抽空教她做呼吸放松訓練,還準備舒緩的音樂幫她緩解緊張情緒。在鄭小芳的悉心照料下,李阿姨順利完成了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手術。術后李阿姨開心地告訴她:“鄭護士,昨晚沒吃安眠藥,我也睡踏實了。”

鄭小燕教李阿姨呼吸放松法
?
? ? ? ? 27 年的護理工作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鄭小芳常說,護理不只是執行醫囑,更要把患者當親人。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用心服務,一樣能給患者帶來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