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胃腸外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衛生部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中山三院普通外科的主要分支,成立于2004年,在學科帶頭人衛洪波教授帶領下,目前已發展成為集醫、教、研為一體,在國內外有廣泛學術影響的臨床科室,是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微創解剖學組主委單位、廣東省醫師協會微創外科分會主委單位、廣東省臨床醫學會胃腸專委會主委單位、教育部外科學博士生培養點、衛計委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及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基地。科室開放床位50張,在編醫師16名,包括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7名,14人獲博士學位,其中4人有美國留學進修經歷。
我科專科特色鮮明,作為國內最早開展腹腔鏡胃癌和結直腸癌手術的中心之一,我科在2005年成功開展了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首例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隨后又開展了中山大學附屬醫院首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whipple等高難度術式,極大提升了科室的醫療水平及行業影響力,經過10余年的積累和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腔鏡微創手術為核心的胃腸道腫瘤綜合治療模式,目前已完成3000余例腹腔鏡胃和結直腸腫瘤手術,長期生存率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在國內腹腔鏡胃腸腫瘤治療領域具有相當高知名度。借助腹腔鏡胃腸微創手術的多年積累,我科還在華南地區率先開展了腹腔鏡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減肥手術等領先手術方式,同時普及應用腹腔鏡內鏡聯合消化道息肉切除術、腹腔鏡疝修補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腹腔鏡直腸脫垂懸吊固定術等多種微創手術,服務廣大患者。
?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是我們的優勢項目。我科在學術帶頭人衛洪波教授的帶領下,從尸體解剖、組織胚胎、電生理及臨床實踐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大膽地對直腸癌經典根治手術-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理論提出了質疑及挑戰,并在國內外率先開展了保留Denovilliers筋膜的直腸癌根治術,經過多中心臨床驗證,顯著降低了直腸癌患者術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礙發生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也獲得了TME理論創始人、英國著名專家R.J Heald教授的肯定。R.J Heald教授更將我們提出的保留Denovilliers筋膜的直腸癌根治術命名為innovative TME,iTME。iTME理念和技術已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同行的認可,成為我科的一張閃亮名片。另外,我們還提出了“Denovilliers筋膜手術標識線——衛氏線”這個解剖標志,具體指導了直腸癌手術中該如何更好的保留Denovilliers筋膜和神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不但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轟動,也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除此,為改善因神經受損導致功能受損患者,我科還致力于應用干細胞修復神經、修復受損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基礎研究,獲得了2項國家自然醫學基金項目資助。目前動物實驗結果喜人,有望應用到臨床實際,造福患者。
隨著我科微創技術實力和在全國的學術影響力,學科帶頭人衛洪波教授獲選為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微創解剖學組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微創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和廣東省臨床醫學會胃腸專委會主任委員。我科也利用上述學術平臺,連續舉辦了3屆中國胃腸腫瘤高峰論壇、2屆中國普外科焦點問題學術論壇、5屆廣東省微創外科年會暨腹腔鏡胃腸腫瘤手術與臨床學習班、5輪廣東省醫師協會微創外科分會直通車下基層會議,進一步擴大了我科學術影響力。2018年,我科衛洪波教授還獲邀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上作專題報告,向國際學術界展示我科的研究成果,該結果最后發表在外科學頂級期刊Annals of Surgery,受到業界廣泛認可。
我科以胃腸腫瘤的診治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干細胞修復直腸癌手術所致神經和功能損失為主攻點,先后獲得了5項國家自然醫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在國際期刊發表了高水平論文30余篇,同時主編了《盆腔自主神經保護直腸癌根治術》和《胃腸外科手術并發癥》兩部著作。我科作為教育部外科學博士生培養點,前后招收了5名博士后,培養了30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作為衛計委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及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基地,為我省培養了眾多醫療骨干醫師和后備力量,也體現了我科在醫教研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