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腸管內的肉疙瘩,不容小覷……
結腸息肉科普文章
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也呈年輕化趨勢,大眾對腸癌篩查越來越重視,結腸鏡篩查比例隨之逐年提高,體檢發現息肉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醫生出門診時經常會碰到患者提出疑問:“什么是腸息肉?它會不會癌變?如何治療?”下面,中山三院胃腸外科專家就跟大家聊聊腸息肉的知識。

問:什么是腸息肉?
腸息肉是指腸粘膜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患者多見。腸息肉在大腸多見(結腸和直腸),小腸息肉較少,所以一般說的腸息肉都是指大腸息肉。
與腸息肉發生有關的因素包括: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習慣,以及結直腸慢性炎癥、慢性膽囊疾病、家族遺傳因素等。

問:哪些人容易有腸息肉?
??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
??50歲以上人群;
??西方式飲食習慣者(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等);
??有慢性炎癥性腸病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都是腸息肉的高危人群。
問:大腸有息肉會有哪些癥狀?
腸息肉患者可出現間歇性大便帶血,部分伴有粘液便;出現大量便血往往提示息肉比較大或者出現癌變;有些患者會有出現大便變細、便秘或排便次數增多。但很多腸息肉患者都沒有癥狀。

問:怎樣確診腸息肉?
結腸鏡檢查是確診腸息肉的最有效檢查。結腸息肉就是一個腸鏡下的診斷,在沒有明確病理性質前都統稱為息肉。

問:腸息肉會變成惡性腫瘤嗎?
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
在病理醫師的顯微鏡下,腸息肉又可以分為非腫瘤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和腺瘤性息肉(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
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但腺瘤性息肉卻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據報道,80%左右的大腸癌均是由腺瘤性結腸息肉惡變而來。多發息肉、寬基底息肉、體積大的息肉和高齡患者的腸息肉容易出現惡變。
但是由于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在外形上無法分辨,所以腸鏡下發現的息肉一般都會建議治療。

問:發現腸息肉怎么治療?
靠近肛門口的息肉可以經肛門手術切除,其余部位的結腸息肉首選結腸鏡治療。結腸鏡不但可以早期發現腸息肉,還可以結合鉗夾、套扎和高凝電切等方法治療腸息肉。對于像瓜一樣帶蒂的息肉、直徑小于2cm的息肉都可以直接在腸鏡下切除。
腸鏡下無法切除的息肉往往是一些基底部寬、個頭大、位于特定位置(如回盲瓣)或者有惡變傾向的息肉,這些息肉都容易變成癌。研究發現,腸鏡下無法切除息肉的癌變率高達67.5%(內鏡下無法切除結腸息肉的外科治療,《中華醫學雜志》2012年),所以對于腸鏡下無法切除的息肉建議積極外科手術治療。由于息肉局限在腸管內腔,手術難以對結腸息肉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可能需要將懷疑發生息肉的腸管全部切除。
為減輕患者痛苦,加快術后康復,中山三院胃腸外科自2014年開始應用腹腔鏡和術中結腸鏡聯合技術為患者行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首先為患者施行結腸鏡檢查,并在腹腔鏡的直接監視下為病灶定位,然后為患者施行腹腔鏡下腸管局部切除術。雙鏡聯合技術在保證病灶被準確切除的同時很好地發揮了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最大程度使患者受益。
問:如何預防腸息肉發生?
??飲食上盡量少吃辛辣、油膩、高脂肪食物,少吃燒烤、腌制、熏制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雜糧;
??不久坐,不熬夜,多運動,控制體重,少煙酒,放松心情;
??最好養成每天1-2次的排便習慣;
??當有腹痛、腹瀉、便秘癥狀久治不愈時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
??有腸癌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做一次腸鏡檢查,排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