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科

一、科室概況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核醫學科,是中山大學核醫學研究生培養單位(碩士點、博士點及博士后點),核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核醫學課程教學單位。核醫學科由核醫學影像(廣東省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重點學科的核醫學專科)、功能檢查、骨密度檢測、核素治療病區及甲狀腺專科(衛生部內分泌與代謝疾病重點學科的甲狀腺專科)、核醫學檢驗室等組成,全面開展核醫學各項業務,尤其是核素治療,是廣東省較早開展大劑量核素碘-131治療的病區管理單位之一。核醫學科籌建于1994年,2012年搬遷到綜合樓新核醫學科,設置有SPECT/CT機房、PET/CT機房、PACS室、骨密度室、免疫檢測室及核素輻射防護病房等設施。2015年開展PET/CT顯像,至此已全面開展核醫學SPECT/CT和PET/CT影像診斷、門診和住院核素治療、體外檢測及骨密度檢測等核醫學業務。正在籌建核醫學分子實驗室,醫院蘿崗分院、肇慶分院均在籌備核醫學科,未來核醫學規模不斷擴大和發展。

目前現有職工27人,其中博士或碩士生導師5人,正高3人,副高4人;技術員9人;護士5人。獲得國家自然基金5項,省市科研課題基金等20多項研究項目,近十年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50多篇。程木華團隊2013年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專利1項,2015年獲得廣東省科技成果獎三等獎1項,專利3項。

?

二、醫療設備及業務特色

?

(一) 醫療設備及核素病區

?

1.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計算機斷層顯像儀):

PET/CT是醫院高端影像檢查設備之一,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優勢。在腫瘤、心血管、神經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預后評價、療效評價以及個體化治療的指導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2014年安裝先進的PET/CT(Discovery Elite),?配帶64排128層CT,具有采集時間快,分辨率高等特點,可探測毫米級病灶,其次,配有PET精準定量分析系統,可快速、準確地評價腫瘤的治療療效,此外,配有全身低劑量高清成像技術,檢查輻射劑量最低,是目前國內先進PET/CT之一。為了迅速提高我院PET/CT診療水平,我們建立了PET/CT遠程會診平臺,已在多個學科進行PET/CT臨床應用交流會,使得臨床醫師很快認識到我院先進PET/CT的臨床優勢,可解決臨床各種疑難問題,更好提升對病人的醫療服務質量。

?

2.SPECT/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計算機斷層顯像儀)::

SPECT/CT是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儀與x線計算機斷層顯像儀的結合,同步為患者提供各臟器功能與解剖結構影像,在冠心病早期評價心肌缺血情況、早期診斷腫瘤骨轉移瘤、分腎功能定量分析、唾液腺功能評價、甲狀腺功能檢測、分肺灌注功能、腦局部血流功能評價、輸卵管功能評價等方面具有很好優勢。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開發新技術新項目,形成了以“腎功能綜合評估、唾液腺功能評價,肝細胞儲備功能評價、輸卵管功能評價”等功能影像為主的特色技術,該系列研究獲得2014年度廣東省科技獎勵三等獎。

?

3.DXA骨密度儀:

雙能x線骨密度儀器(DXA)是目前測量骨密度、診斷骨質疏松、監測鍛煉或治療效果及預測骨折風險的主要儀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DXA測量的骨密度結果作為評估骨密度的臨床金標準。DXA骨密度儀采用先進的數字化探頭,靈敏度和準確度高,但輻射劑量低于安全劑量的1/100以下,對兒童檢測也非常安全。其次, DXA可準確、快速、定量地檢測患者全身脂肪、肌肉及骨礦含量和其分布情況,DXA測量的人體脂肪指數(FMI)是評價肥胖的更精準指標,用于肥胖的診斷、減肥效果及健身鍛煉效果的有效評價。目前開展全身及腰椎和髖關節局部骨密度檢測、人體脂肪成分分析,以及骨折風險、髖關節結構力學及人工關節風險評價等項目,并配合臨床開展多項臨床科研研究,已在SCI期刊發表多篇相關研究論著。

?

4.核素治療病區

我科具有輻射防護核素治療觀察病房,開展甲狀腺癌大劑量碘131治療、骨轉移瘤核素治療等項目,門診開展甲亢小劑量碘131核素治療、皮膚血管瘤及疤痕的敷貼治療。我科是廣東省較早開展大劑量核素碘-131治療的病區管理單位之一。病房經過嚴格輻射防護特殊裝修,以及輻射監測、放射性廢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齊全,并以優異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診治了大量甲癌患者,效果良好,得到患者好評。由于甲癌大劑量核素治療需要提前預訂核素和治療前評估準備,各地患者大多提前幾個月前來預約登記,以便及早安排住院治療。

?

5.其他設備及用途

我科還具有(1)甲狀腺攝碘率用于甲狀腺功能檢查儀器;(2)放射免疫檢測儀器及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檢測儀器用于血清腫瘤標志物及維生素等項目體外檢測;(3)鍶-90皮膚敷貼器用于皮膚血管瘤及疤痕治療;(4)各種輻射監測儀器及輻射防護用品等配套設施;(5)伽瑪計數器、CO2培養箱、低溫冰箱、帶輻射防護的凈化操作臺等部分實驗設備用于研究生培養及臨床實驗研究,有利于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

(二)醫療業務情況及特色

我科已開展PET/CT、SPECT/CT功能影像檢查,吸碘率測定,骨密度檢測,放射免疫和化學發光免疫檢測,以及輻射防護病房的核素治療等醫療業務,是廣東省開展業務最齊全的核醫學科之一。已開展腎動態顯像、骨顯像等SPECT/CT影像;腫瘤、神經PET/CT顯像等影像項目;甲狀腺功能檢測;開展甲亢、甲狀腺癌、肝癌及骨轉移瘤等疾病核素治療;腫瘤標志物及維生素等體外免疫檢測;骨密度和體脂成分檢查等項目。醫療工作量逐年遞增,核醫學年檢查量超6萬人次(含體外檢測),年核素治療1千多人次,服務能力已覆蓋中南多個省市及港澳地區。隨著核醫學科PET/CT和SPECT/CT等硬件的建設,結合我院神經精神疾病特色,除在腫瘤方面應用外,我們將在神經功能分子影像方面加大發展力度,形成自己特色,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和患者。

?

(三)醫療科普宣傳

由于核醫學知識更新快,大家容易誤解,我們除日常醫療工作外,非常重視核醫學科的科普宣傳,使核醫學可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和患者。我科是全國最早開通核醫學科專業網站單位之一,也是最早開通核醫學公眾微信平臺的單位之一。2009年開始每年參加國際甲狀腺科普宣傳周的義診活動,發放系列宣傳手冊,宣傳活動多次被廣東省衛視臺現場報道及報刊媒體報道。此外,我科設置1名通訊員,每年撰寫多篇科普文章及科學活動的報道發表在三院通訊上,使醫院同行能夠及時了解我院核醫學發展及新技術開展情況,多次被評為院級科普宣傳工作的先進單位。

?

三、教學情況

我科是中山大學核醫學課程教學單位,每年參與大學核醫學理論教學、實習帶教活動。中山大學核醫學研究生培養單位(碩士點、博士點及博士后點),每年招收核醫學影像及核醫學技術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常年接受博士后進站。

核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周進行規培小講課、規范閱片、典型影像病例教學討論等規培教學活動,接受本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研究生的核醫學規范培訓,也接受應屆畢業生的核醫學專業規范化培訓生及其他單位住院醫師委托規培。

我科開展PET/CT和SPECT/CT影像、核素治療、骨密度檢測、體外檢測等核醫學項目,已接受了來自廣東、廣西、澳門、青海、江西等地方醫師和技術員的進修培訓,常年接受各地核醫學醫師和技術員進修。

?

四、科主任簡介

?

1.天河院區科主任?

程木華,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及博士后導師。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核醫學教研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常委,中華核醫學分會分子功能影像人工智能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科普信息化工作組組長,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核醫學專業委員會治療學組副組長,中德醫學協會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治療學組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核醫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核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醫學影像管理分會的副主任委員,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第十屆編委會通訊編委,分子影像雜志特邀編委,多個國外雜志特邀審稿專家。

精通SPECT/CT、PET/CT的各種疾病影像診斷及疑難雜癥的影像分析;擅長甲狀腺系列疾病診治,尤其在甲狀腺疾病的鑒別診斷,甲癌、甲亢碘-131治療和皮膚血管瘤敷貼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主要從事分子核醫學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個科研項目,并參與多項國家、省市科研課題。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SCI雜志收錄論文20多篇,參編8本專著。獲廣東省醫療科技成果獎1項目,專利2項。

?

2、蘿崗院區科主任

張勇,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及博士后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研究生科科長兼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廣東省醫學會放射防護學分會主任委 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核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功能顯像學組委員。廣東省核醫學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廣東省放射衛生技術服務專家庫成員。 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參編《肝臟移植影像學》和《PET/CT診斷學》(第二版)。擔任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終審專家,入選國家科技獎勵專家庫成員。

專家團隊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
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副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副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