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天使丨張瑜:匠心守護,康復之路踐初心
國際護士節
? ? ? ?他們,既是“提燈天使”,也是“白衣戰士”,似超人,亦平凡。“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為激發廣大護理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勇于獻身”的南丁格爾精神,醫院特開設“提燈天使”專欄,報道院內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行動工作中的部分杰出代表事跡,一起尋找那些義無反顧、矢志不渝的身影,聆聽“提燈天使”護佑人民健康的感人故事。
?

張瑜
? ? ? ?嶺南院區康復科護士長,廣東省護理學會老年專科護士、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康復專委會吞咽專科護士,2008年畢業于中山大學護理學院。現任廣東省護理學會高壓氧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護士協會脊髓脊柱康復護士分會副會長,廣東省護士協會認知與語言康復分會副會長,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康復護理分會常委,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康復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授課老師和臨床導師。2018年,張瑜獲廣東省首屆“康復護理技能操作比賽一等獎”,并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比賽,獲首屆“全國康復技能操作比賽團體銅獎”。2024年獲廣東省衛健委組織的“廣東省康復治療職業技能競賽護理賽道一等獎”。獲中國康復醫學會“優秀青年康復護理師”稱號。
康復護理的“先鋒戰士”
? ? ? ?在康復護理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天地里,張瑜堪稱一位無畏的 “先鋒戰士”。
? ? ? ?2017 年,張瑜帶領中山三院康復科護理團隊全力沖刺,成功申請首批 “廣東省康復專科護士培訓基地”。那段日子里,團隊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深夜,她與同事們反復研討課程設計,從理論框架的搭建到臨床實踐的安排,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她不僅參與了廣東省首屆康復專科護士課程設計和備課,還同時擔任理論授課教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
? ? ? ?2018 年,在廣東省首屆康復護理技能操作比賽的賽場上,張瑜以精湛的技藝脫穎而出,斬獲一等獎后代表廣東省踏上全國比賽的舞臺,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選手同臺競技。賽場上,她沉著冷靜,與團隊成員默契配合,最終榮獲 “全國首屆康復技能操作比賽” 團體銅獎,向全國展現了廣東康復護理團隊的卓越風采。
? ? ? ?此后,張瑜的腳步從未停歇。2019 年,她帶領團隊成功申請 “國際失禁專科護士培訓基地”;2023 年,又再次帶領團隊拿下 “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她還多次奔赴陽江、茂名、湛江、惠州、連州等地,深入基層醫院。在那里,她手把手地指導當地醫護人員,將先進的康復護理技術帶到偏遠地區,推動康復護理技術在基層的普及和應用。2024 年,她帶領護理團隊申請廣東省護士協會康復護理標準化病房標準單位,進一步提升了康復護理的標準化和專業化水平。

張瑜與團隊成員獲 “全國首屆康復技能操作比賽” 團體銅獎
薪火相傳,護理團隊的“領航燈塔”
? ? ? ?作為康復護理“領頭羊”,張瑜不僅在專業技能上精益求精,更注重團隊協作和人才培養。她積極參與康復護理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帶領團隊從無到有,逐步完善人員層級,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如今康復護理團隊中專科護士比例全院最高,護士核心能力進一步提升。
? ? ? ?張瑜深知,一個優秀的護理團隊需要有良好的氛圍和明確的目標。因此,她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團隊成員的職業規劃和個人成長。她定期組織護理團隊進行業務學習和技術交流,鼓勵大家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帶領護士開展全周期康復護理模式,護士在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指導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她還特別關注年輕護士的職業發展,構建“磁性護理單元”管理模式,推出“彈性排班”“職業發展規劃”等舉措,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和展示平臺。
? ? ? ?在張瑜的帶領下,康復護理團隊逐漸成長為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隊伍,團隊獲評“優秀質量改善獎”“優秀護理集體”及“護理質量獎”等稱號。團隊成員們表示,在張瑜的帶領下,大家不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她的言傳身教,激勵著更多年輕的護理人員投身到康復護理事業中來。
? ? ? ?不僅如此,張瑜還是一位出色的 “園丁”。她精心培育康復專科護士、失禁專科護士、吞咽專科護士等近百人,為廣東省康復護理事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并因此獲得廣東省老年專科護士、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專科護士等稱號,每一份榮譽都是對她努力的肯定。

張瑜獲學員贈送感謝錦旗
“定海神針”與“暖心靠山”
? ? ? ?張瑜不僅是康復護理領域的專家,更是團隊的“定海神針”。她時刻保持著對康復護理事業的熱愛和執著,無論是面對復雜的康復護理難題,還是應對突發的醫療情況,她總能冷靜應對,迅速做出最佳決策。
? ? ? ?張瑜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注重人文關懷。她帶領團隊開展“降低康復科跌倒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持續項目改進”,獲得中山三院PDCA案例比賽三等獎。在人文病房建設方面,她積極開展提高患者就醫體驗項目,獲得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在日常工作中,她總是以身作則,事無巨細地關心每一位患者。她常說:“人是最寶貴的,能夠照顧他使其康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話,每天親自巡視病房,與患者和家屬耐心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盡力提供幫助。她的存在,讓患者們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溫暖與安心。
? ? ? ?許多患者由于長期患病,身體和心理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張瑜深知這一點,因此她特別注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她經常組織康復科的護士們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增強康復的信心。她還特別關注患者的家庭情況,開創性地在康復科患者家屬中開展團體心理干預,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改善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建立了康復的信心。
? ? ? ?在這個過程中,張瑜發現傳統的康復護理模式缺乏對患者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于是,她帶領團隊開展了“基于個體化的康復護理方案”的研究。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康復護理模式,將患者的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家庭背景等因素綜合考慮,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方案。這一創新舉措大大提高了康復護理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 ? ? ?張瑜用她的匠心和愛心,譜寫了一曲康復護理的贊歌。她在康復護理領域的卓越貢獻,不僅為患者帶來了希望和溫暖,更為康復護理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她是康復護理領域的“定海神針”,是患者依賴的“暖心靠山”,是康復護理創新的“開拓者”,更是團隊成長的“引路人”。在未來的工作中,張瑜將繼續堅守初心,為康復護理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