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醫師丨陸英:我想成為一個多面體的輸血醫生
? ? ? ?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個中國醫師節,中山三院評選出11位優秀醫師,我們如期推出“優秀醫師”系列報道,講述醫生治愈患者的真實故事,挖掘優秀醫師先進事跡,感召全院醫務工作者崇尚先進、見賢思齊、踔厲奮進,為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再立新功。
?

?陸? 英?
? ? ?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輸血科主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臍帶血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免疫學會血液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 ? ? ?從事血液病以及臨床輸血工作近20年,致力于白血病的靶向治療、臨床輸血決策以及血小板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先后兩次進入西藏自治區進行醫療幫扶,獲得“優秀國家醫療隊隊員”“優秀援藏隊員”及“優秀醫療雙百計劃引進人才”等稱號。
? ? ?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中山三院輸血醫生陸英的答案!
? ? ? ?2005年,陸英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得血液病學碩士學位后,便正式進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輸血科進行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彼時,輸血醫生規培的培訓計劃和實施細則尚待完善,為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陸英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在“血液病學”規培計劃的基礎上,給自己定下了一份嚴格的“加訓”方案:增加兒科、手術麻醉中心及廣州血液中心等科室或單位的輪轉培訓。五年的培訓中,陸英穩扎穩打,順利獲得第一、第二階段規培醫生的合格證書,為后續成為一名真正的“輸血科醫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 ? ?多年的工作中,陸英始終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輸血工作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她認為輸血醫學不應只局限于承擔儲血、交叉配血以及發血等職能,還應該積極發揮臨床用血管理、臨床治療等作用。
? ? ? ?這一獨到的想法得到了醫院和科室的支持。隨后,陸英便緊鑼密鼓投身到輸血管理和輸血治療的相關工作中:籌劃、實施全院臨床用血的質量控制,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輸血,降低輸血相關不良反應,優化有限血液資源應用;積極開展輸血治療,包括面向血液科、感染科、風濕科的患者實施造血干細胞分離單采、血小板去除、白細胞去除、血漿置換等。
? ? ? ?在陸英和同事們的積極推動下,輸血科前期的“積累”有條不紊地向“平臺”轉變,陸英也成為了輸血科真正意義上的面向患者進行治療的醫生。

陸英給患者進行干細胞采集
?
? ? ? ?2016年7月,“輸血醫學”正式被設立為臨床醫學下的二級學科,這一輸血醫學發展史中的里程碑給了陸英極大的鼓勵。
? ? ? ?在醫院黨政班子的支持以及輸血科全員的通力合作之下,科室快速完成了‘血庫’到‘輸血科’這一質的飛躍,目前已經發展為集臨床儲供血、用血管理、輸血檢驗、輸血治療等多種職能為一體的臨床輸血專業科室。
把輸血技術留在藏區
? ? ? ?2020年8月,陸英加入國家援藏醫療隊,去到西藏自治區察雅縣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幫扶。盡管海拔4000多米的環境讓她產生了一系列的高原反應,但想到此行的使命和所背負的責任,陸英只得努力克服不適,稍作休息便和隊友們投入到工作中。一個月的時間不長,但高原地區缺醫少藥,當地老百姓就醫難等痛點深深擊中了陸英的內心。

陸英給藏民們建立健康檔案
?
? ? ? ?如果說一個月的巡回醫療是陸英與西藏緣分的開啟,那兩年后的柔性援藏,則是陸英想讓群眾就醫更有“醫靠”的醫者仁心踐行。
? ? ? ?2022年9月,當廣東省衛健委發出通知組建第七批柔性援藏隊奔赴林芝時,陸英又毅然決然加入了這支隊伍。身為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血液病學博士和輸血科醫生,在林芝市人民醫院幫扶期間,陸英積極開展輸血治療,并幫助當地不斷提高血液病治療水平。
? ? ? ?陸英以臨床救治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輸血新技術,帶領團隊破解一個個用血難題。有一次,陸英在晚上接到值班醫生的緊急電話,得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有對雙胞胎寶寶都需要輸紅細胞,而血站只剩一袋1U,僅能供給其中一個寶寶。通常來說,輸注0.5U就足以達到新生兒所需的治療量,但輸血規定一個包裝的血液只能給一個病人輸注。面對這兩難的困境,陸英急中生智,帶領科室同事現場開展小規格血液制備新技術,既滿足了新生兒的輸血需求,又減少了血液浪費。她還和康復科合作,針對膝骨關節病的治療,帶領科室工作人員摸索制備富血小板血漿,經過兩次實驗最終成功獲取符合要求的產品。此外,林芝市人民醫院沒有血液科,而血液系統異常的患者并不少,陸英一有時間便積極參加會診,用自己的專業力量來幫助患者。

陸英(中)帶領同事開展小規格血液制備新技術
?
? ?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林芝,陸英作為主要籌備者,積極組織召開“雅江醫學論壇——第四屆膝骨關節病診療技術培訓班”,并邀請多位教授、專家進行“富血小板血漿治療膝骨關節病”方面的授課,自己也給學員們細致講授了“輸血科開展富血小板血漿的優勢以及研究進展”。她還積極協調邀請中山三院大本營的專家為當地在線授課,傳經送寶,盡己所能讓先進的輸血技術在當地扎根。
? ? ? ?情誼連山海,千里踐初心。半年的時間,陸英在醫教研管等方面的付出得到了當地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并獲得“優秀援藏隊員”稱號。“此行很大一個任務就是‘輸血’,而我剛好是輸血科醫生,這也算是另一個角度的回歸身份使命了。”陸英笑言。
?

陸英(右二)支援核酸疫苗注射
?
? ? ? ?最開始加入抗疫隊伍是在廣東首次應對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本土流行之時,忐忑、擔憂占據了陸英的內心。她常常反復確認防護裝備是否完整,環境是否符合要求,明明在日常工作中已經被訓練得很熟練的操作也刻意控制速度。
? ? ? ?“最早直面Delta的時候,內心充斥的真的只有未知,畢竟它的傳播指數高達4.04-5.0。但我是醫生,這時候就是要出去戰斗的!”陸英說。

全副武裝的陸英(右一)
?
? ? ? ?很快,支撐陸英奮不顧身、迎難而上的就不僅僅是她的醫者使命,還有對抗疫必勝的信心。
? ? ? ?那是在湛江雷州市龍門鎮的一次核酸檢測工作中,陸英清晰記得那個明月當空的夜晚,她與另外4名隊友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移動的方艙實驗室快速而有條不紊地檢驗每一份核酸樣本。當檢測出第一例陽性標本時,她和隊友們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下,低沉的心情迅速籠罩在整個實驗室。
?

陸英在雷州市龍門鎮的移動方艙實驗室中進行檢驗核酸
?
? ? ? ?檢測人員的防護標準由醫院院感專家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嚴謹制定。每一位醫護人員密切接觸患者或其標本的過程,就是對院感執行效果的最佳驗證。
? ? ? ?“此后幾天的檢測當中,我們也沒有一人被感染。我們用事實給自己和身邊人吃下了最好的定心丸:我們對抗疫充滿信心。所以再去到其他地方與新冠病毒密切接觸,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后來,N95口罩、防護服加上高原稀薄空氣的挑戰,也被陸英逐一克服。
? ? ? ?“我的從醫生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破的局也還有很多。我愿意一直在打通生命通道的方式上不斷求索,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陸英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