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她滋養著我的醫者夢想,指引著我一路前行丨記我的老師徐向英

? ? ? 師德師風建設是凝心鑄魂、立德樹人的基礎性工程。為喜迎黨的二十大,我們選取教師節受表彰的教師代表,在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特別推出“我的老師”專欄,從學生的視角講述老師從醫從教的點滴故事,集中展現他們信念堅定、銳意進取、崇德修身、博學精專的新時代精神風貌,引導全院教師堅定理想信念,不忘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初心,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好“四個引路人”,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奮斗。
?
徐向英
教授,主任醫師,腫瘤學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指導教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放射治療學教研室首任主任,腫瘤放射治療科主任,學科創始人及學科帶頭人。嶺南名醫,羊城好醫生。留學日本八年,獲日本醫科大學放射醫學博士學位,東京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日本醫科大學附屬病院客座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 癌癥中心訪問學者,中國婦女第十一大代表,中國僑聯特聘專家,第五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得者。現任國家級學術團隊兼職30項,廣東省學術團體兼職主任委員及副主委26項。參編國家級專業《指南》8部,兩任國家級規劃教材《腫瘤放射治療學》主編,發表論文140余篇,主持課題20余項。
?
? ? ? 2020年7月8日,是我初見徐向英老師的日子。
? ? ? 她,一副干練的模樣,發髻高盤,口角生風,臉上總掛著慈愛的笑容。徐老師是國家級規劃教材《腫瘤放射治療學》的兩任主編、放療界的權威專家,桃李滿天下,她的父親徐維廉老師更是《中國醫學生誓言》的起草者。這一切,對于腫瘤學專業的我來說,既是一種吸引,又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終于,在2020年9月10日——教師節,這個充滿儀式感的日子,我榮幸地成為徐老師的學生!
? ? ? 這兩年來,在外輪科規培的我,每每遇到前輩們問及我的老師是哪位時,我總會不自覺地挺直腰板,微笑回之:徐向英教授。言傳身教一直是徐教授堅持的教育理念,她不僅僅傳授知識和技術給學生,更注重引導學生學做人、育醫德,再做事、做學問。
?

徐老師與我們
?
當代醫者的使命和擔當
? ? ? 徐老師是一個行動派。我常聽她打趣道:“你們現在已經過上好日子了,當初建科才是最艱難的時候。”2018年3月,她作為中山大學人才引進,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成為科室主任。科室建設從零開始,百端待舉,從圖紙、輻射防護設計到各種建材的選取,從現場施工監督到各種相關設備的招標采購,從暴雨深夜的機房值守到暴曬正午的工地巡查,到24小時留守機房整體防護墻澆筑現場,再到大型設備的安裝、數千個設備參數的驗證調試……徐老師事必躬親,嘔心瀝血,親眼見證了科室建設的每一步,最終僅用1年10個月就完成了建科工作。
? ? ? 我曾經問她,為什么年近花甲依然選擇走出舒適圈,南下創業?她說,放療難,等待長,這是眾多腫瘤患者遭遇的難題。病人得不到及時規范治療,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希望可以在余生為更多病人做點事。病人,是她心中永遠的牽掛。
? ? ? 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使命擔當,醫者同樣如此。作為從醫四十余載資深專家,她已不滿足于給每一位腫瘤患者救死扶傷,她的高瞻遠矚、敢為人先,極大地推進了醫療事業的發展,展現出醫者的擔當和魄力。她教會了我人生不能貪圖安逸,尤其是醫者,一個需要時刻學習和奮斗的職業,選擇成為醫者,就選擇了責任和擔當。
?
40余載踐行“醫者父母心”
? ? ? 注重細節,是很多學生對徐向英老師的評價。很多診療的關鍵,都是我們怎么也沒注意的細節,徐老師卻總是能直擊要害。經她指點迷津,年輕醫生們紛紛豁然開朗。她常常告誡我:“一天不學習就會落后,現在的治療技術更新迭代非常迅速,只有多學習、深研討,才能掌握更多為患者服務的本領。”她總是拼命三郎般地學習、工作,以身作則,時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什么是“醫者,施以仁術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
? ? ? 每周一、二下午徐老師的特診也是一道特色風景線。她的診室門口總被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圍個水泄不通,有的來加號,有的等待叫號,有的回來看結果……由于需要精準閱片,每位患者均耗時很長,碰上病情復雜點的,一個小時都看不完一位病人。她甚至為了多留一些時間給患者,門診前避免吃一些含水量高的食物,這樣可以減少上衛生間的時間。她唯一一次接到的投訴,是一位患者投訴徐老師看病時間太久了,讓她哭笑不得。
? ? ? “為什么要吃藥?你這個病不需要吃藥,隨訪觀察就可以。”
? ? ? “這個國產的藥效果就可以,幾塊錢,沒必要吃進口的,省點錢不好嗎?”
? ? ? “下次來,直接找我,先看看檢查結果,然后決定你是否需要治療。如果不需要治療,掛號費就省了。”
? ? ? “別緊張,這幾個結節都是良性!沒關系的。”
? ? ? 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急病人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是徐向英老師的一貫工作要求,這大概就是“醫者父母心”最真實的寫照。這種醫者匠心的情懷將貫穿我的職業生涯,使我獲益終生!
?

徐老師耐心為患者講解病情
?
甘為人梯,一片丹心育桃李
? ? ? 徐向英老師在教育這片沃土上已深耕了38年,調入中山大學前已有主抓教研室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余年經驗。出于學科、人才發展需要以及對教育工作的熱愛,經過努力,徐老師于2020年12月創立 “腫瘤放射治療學教研室”,并任首任主任,已在2021年9月成功申辦中山大學通識課《腫瘤治療的“三劍客”之放射治療》。
? 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年輕教師,她在本次課程安排上讓年輕教師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她結合每位年輕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進行課時分配。為保證教學質量及效果,徐老師對每一節課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做好教案審核,并一對一輔導、手把手修改年輕教師的課件,并科內試講、點評,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
? ? ? 去年,徐老師住院期間依舊帶病備課,她邊打點滴邊做課件,結束補液后馬上趕往東校區,趁上課前空閑幾分鐘匆匆吃了幾口晚飯,又開始了長達2小時的授課。
? ? ? 如果想掂量徐老師的付出,每逢教師節桌上堆滿了從各地寄來的賀卡、書信和鮮花便是最好的答復。

徐老師在中山大學上通識課
學生的心里話
? ? ? ?醫學路上的帶教老師,有著雙重天職:既為醫也為師。為醫,治病救人;為師,傳道授業。他們是白衣戰士,助生命筑起防線,他們更是紅燭人梯,用智慧啟迪心靈。徐向英老師,就是我一生的靈魂導師,滋養著我的醫者夢想,指引著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