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破浪前行,中山三院人以扎實行動向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獻禮
1949年新中國成立,風雨兼程七十一載,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發憤圖強的奮斗史,是國家面貌發生巨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躍升的輝煌史。
1971年,中山三院成立,勤耕耘,勇開拓。中國的改革發展給醫院的前行帶來了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中山三院幾代人勵精圖治,薪火相傳,用敬畏和專業守護人民健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答卷。
庚子年的抗疫之戰,我們向國內外彰顯了中大醫科的實力和擔當。決戰脫貧攻堅,我們紛紛投身主戰場,活躍在基層醫療的最實處。
時值新中國七十一華誕,全體三院人用實際行動和堅定決心向偉大祖國致敬!
新的征程,奮進的凱歌,中山三院風正勁、帆高懸,向著中國夢、健康夢披荊斬棘、破浪前行!?
?
一往無前,交出戰“疫”亮眼答卷
抗擊新冠一役,中山三院發揮感染性疾病的學科優勢,共派出175人支援湖北,是廣東省派出援鄂醫療隊員最多的醫院;我們在武漢運用“多學科、立體、個體化綜合”救治模式,創下重癥患者病死率的新低,模式獲國家推廣;我們重視心理干預,在省內最早派出心理專家援鄂,推出“云上三院·戰‘疫’專版”平臺,提供新冠肺炎自評及心理在線診療,服務百萬人。
?
?
醫療隊員在前線創立的“多學科、立體、個體化綜合救治模式”獲國家推廣

2月7日,中山三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
我們也是廣東省級定點救治醫院,廣州、梅州兩地三個院區均承擔防疫救治任務,截至7月底,醫院發熱門診共接診2.65萬人次,隔離病區收治462人,其中確診21人;作為廣東省戰線最長的醫院,我們在武漢、廣州、梅州、荊州多線作戰,支援塞爾維亞,參與國際撤僑及北京、香港的核酸檢測。全體三院人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取得了不凡的戰績,獲得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授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
?
黨旗飄揚,黨建引領戰“疫”先鋒
我們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抗疫始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援鄂175名醫護人員中,54人為黨員,高知黨員占50%。在抗疫一線,組建兩支臨時黨支部,共有87名醫護人員遞交入黨申請書或思想匯報,黨組織擇優確定入黨積極分子31人、發展對象1人,接收中共預備黨員55人。醫院黨委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宣教和輿論引導工作,在各級主流媒體發布超900篇文章,凝聚起強大戰疫正能量.
在前線55名醫療隊員加入中國共產黨
疫情期間,院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積極響應國務院“六穩”“六保”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扎實開展醫療服務工作,做職工的堅強保障。
戎利民院長講戰“疫”微黨課
?
三院人將繼續發揚抗疫斗爭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醫院發展事業的全面領導,不忘初心,賡續前行,積極投身醫療事業發展建設的生動實踐,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實現新跨越,為服務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服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分享會上,黨委書記丘國新帶領醫務人員宣讀醫學生誓言
勇擔使命,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位于粵西地區的中山三院肇慶院區即將在年底開業,“三城四院、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多院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形成橫跨粵東粵西、輻射灣區的優質醫療資源帶,這是我們扛起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又一重要舉措。
?
?
中山大學校領導慰問我院援助察雅醫療隊員
2020年,我們繼續加大力度助力脫貧攻堅戰,高質量完成各類健康扶貧任務。多名專家執行援疆、援藏、對口幫扶貧困縣、優秀衛生人才下基層等援派任務。幫扶醫療隊和專家根據受援醫院功能定位與建設發展實際,結合當地衛生發展水平和醫療服務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幫扶計劃,通過“造血式”精準幫扶,幫助受援醫療機構實力得到顯著提升,為幫扶地區培養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和學科團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新的征程時不我待,機遇與挑戰并存。讓我們展望未來,堅定信仰,昂首闊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