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五月動起來,三院青年在行動”主題活動走進中山

發布人:黨委宣傳科 發布日期:2023-06-12

? ?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進行中。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青年干部在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尋一代偉人足跡,我院黨委組織科、團委于5月31日舉辦“中層干部管理能力培訓班”(第四期第7場)暨“青春五月動起來,三院青年在行動”團干培訓活動,組織行政后勤職能部門后備青年干部、團支部書記前往中山市進行實地觀摩、考察調研、現場教學,醫院黨委書記吳京洪參與本次活動。

? ? ? ?中山市的前身為廣州府香山縣,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縣更名為中山縣,以紀念孫中山。革命精神在這熠熠生輝,更為重要的是,中山市與中山大學的更名皆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選擇到訪這里對于我院的青年干部而言意義非凡。

?

敢為天下先

? ? ? ?此行首站到訪中山市博物館。我院邀請到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劉志偉教授為青年干部進行現場授課。劉志偉教授曾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長期致力于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的研究。他也是中山市博物館基本陳列的總策劃,他和博物館展陳設計團隊合作,打破傳統的地方歷史陳列框架,以珠江三角洲歷史人類學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中山一地的歷史探討展現了宏觀的文化中國的創造過程。

? ? ? ?劉志偉教授對現場的陳列如數家珍,在他的生動講解下,我院青年干部一同開啟了中山歷史的“穿越之旅”。

image-20230612081952-4image-20230612082010-5

劉志偉教授為我院培訓干部作講解

?

? ? ? ?中山市博物館新館于2022年5月18日建成對外開放,整體采用園林式布局,新舊建筑與園林和諧共存,融為一體。該館常設展“風起伶仃洋——中山歷史陳列”講述香山(中山)5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展覽分為“海上香山蠻煙雨”“安民易俗成村聚”“漁戶田廬水城國”“鏡海揚帆立潮頭”“近代中山開風氣”五個部分,從海洋為基調,強調中山的歷史是人民的歷史,內容以中山人的歷史為主體,表現中山人的生存空間和歷史活動,表達中山人的觀念意識與情感,展現中山人的日常生活和風習的演變,凸顯中山人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 ? ? ?其中,“近代中山開風氣”模塊令人記憶猶新。成員們了解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香山人把新視野、新理念、新技術帶回中國,推動中國近代化社會變革的重大貢獻。他們積極傳播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斗爭,英勇抗擊日寇的豐功偉績。中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開啟了歷史新篇章。

? ? ? ?“滄海之闊——中山華僑歷史陳列”分為“志在四方”“寰球經營”“凝聚族魂”“命運與共”“再造鄉邦”“美美與共”六個部分,講述中山華僑探索世界、開拓創業、團結互助、愛國愛鄉,以及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

? ? ? ?一位參與的青年團干感嘆,廣東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真是了不起!在劉教授的講解下,我真正感悟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image-20230612082036-6

參觀中山市博物館

?

救國救民,振興中華

? ? ? ?青年干部第二站來到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該館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境”為主題,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統共分為七大板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獨具特色的兩層樓房,這便是由孫中山親手設計的居所。成員們在屋內靜靜地感受著歷史的氣息,偉人曾經使用過的器物原封不動擺放著。

? ? ? ?隨后參觀的便是孫中山紀念館,這里詳細羅列了孫中山自幼時求學到行醫救人,再到走上革命道路的光輝歷史。孫中山故居不僅寄托著孫中山“家”的情感,也承載著他“國”的抱負。在場青年實地感受孫中山故居的百年風華,聆聽承載著孫中山“家”“國”情感建筑的百年故事。

image-20230612082056-7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

?

濟世為懷

? ? ? ?中山之行的第三站,青年干部來到了沙溪鎮圣獅村參觀、調研。圣獅村因地處獅山以東的古海灣圣獅灣內而得名,坐落于山水之間,呈抱象環獅之勢。這里人才輩出,文脈綿長,涌現出前清甲午科舉人彭炳綱、孫中山衛士長阮漢三、嶺南畫派畫家阮云光等各界名流。中山醫科大學原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學先驅之一彭文偉教授也出生于此。

? ? ? ?在圣獅村,醫院黨委書記吳京洪為全體成員上了一堂精彩生動的黨課。吳書記從今日參觀所見為切入點,從這片土地的發展史到孫中山個人成長史,講述中山醫科的紅色基因,介紹了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走出了我國牛痘疫苗研究先驅者彭華利和其獨生子——我院傳染病學專家彭文偉教授的事跡。

image-20230612082117-8
image-20230612082134-9

黨委書記吳京洪為青年干部講黨課

? ? ? ?彭華利,學名彭利,曾先后留學于美國愛荷華、加州伯克利等大學。學成后,彭利放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是最早歸國的現代細菌病學家。歸國后,彭利曾在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光華醫學院、夏葛女子醫學院講學,中山醫學院第一任院長柯麟、血吸蟲病專家陳心陶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彭利的兒子彭文偉亦是醫學界領軍人,是我國現代醫學教育、傳染病學和流行病學的奠基人之一。

? ? ? ?然而,回到祖國,彭利卻發現國內牛痘的防疫現狀令人擔憂。民國初戰亂頻頻,衛生防疫工作無從談起,廣大農村地區沒有接種的條件,以致天花肆虐,害人無數。

? ? ? ?彭利與同是微生物學家的妻子葉惠芬投入到牛痘疫苗的研發工作中。夫婦兩人以新式消毒方法,研制出可供量產的新型牛痘疫苗,取名為“彭利痘苗”。隨后,兩人傾盡財力,在廣州創立了痘苗疫苗廠,生產“彭利疫苗”和霍亂、傷寒等各種疫苗,藥效顯著,造福民眾。新中國成立后,他欣然將全部廠房和設備捐獻給國家,并繼續為生物制品事業和防疫事業作貢獻。

image-20230612082155-10

參觀彭華利、彭文偉醫學文化展覽館

?

? ? ? ?1925年8月,彭文偉出生在中山縣第二區象角鄉(現中山市沙溪鎮圣獅村)。1949年,彭文偉畢業并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本來可以到美國行醫,但和父母一樣,他和妻子侯慧存選擇留在祖國服務。

? ? ? ?彭文偉教授在醫學方面成就斐然,主攻傳染病學,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診治,具有50多年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經歷,是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曾任中山醫科大學傳染病學教研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學顧問。1971年已是副教授的彭文偉隨同傳染病學科一同搬遷到中山醫學院石牌門診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前稱),自此在我院一直從事醫療工作。

? ? ? ?2010年彭文偉教授獲“中山大學卓越服務獎”,這是對彭文偉教授為中山醫服務幾十年最好的褒獎。

? ? ? ?正如彭華利、彭文偉醫學文化展覽館所掛對聯所說:“華國長青綠赤子,利民不吝是仁心,濟世為懷。”吳書記勉勵各位青年要積極學習彭氏父子在技術上的鉆研創新精神與對國家的最真摯的愛,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踐行中山醫人“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醫訓,立大志、做大事,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 ? ? ?一行人還參觀了圣獅村史展覽館,村史講解員講述了圣獅村“滄海變桑田”“揚鞭奮蹄 開天辟地”“改革開放 浪潮奔騰”“砥礪奮進新時代”等篇章內容,還重點介紹了“圣獅村——全省農村革命化的一面旗幟”相關歷史。

image-20230612082219-11

參觀圣獅村史展覽館

?

? ? ? ?一日行程結束,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中山這座城市所蘊含的歷史底蘊及革命傳統,備受鼓舞。這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使得各位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image-20230612082351-12

培訓人員合影留念

?

? ? ? ?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新征程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團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凝聚三院特色和青春力量,做健康中國的踐行者、傳播者和見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