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競速,中山三院以硬核實力守護家園
4月8日,廣州新增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多輪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快速啟動。接到核酸采樣支援任務后,中山三院積極承擔公立醫院責任與使命,快速響應、應派盡派,自4月8日晚10時起至4月21日,連續派出2849人次分別前往白云區、越秀區、天河區、海珠區、黃埔區支援大規模核酸采樣工作,完成超過154.7萬份樣本的采集任務。
?

4月18日上午,中山三院核酸采樣突擊隊冒雨出發,支援白云區管控區核酸檢測任務
?
從白天到深夜再到凌晨,從社區到街頭再到學校,核酸采樣突擊隊員分組分點、連軸作戰,為確保科學、規范、有序、高效完成大規模人群核酸篩查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
超快速!聞令而動,火速集結,一小時即出發
“今晚可能有全員核酸采樣,請各位同事做好準備。謝謝!”4月8日晚9時許,中山三院醫護工作群收到了召集信息,一個小時內,人員、物資全部到位,一支由242人組成的支援隊伍即刻乘車出發支援白云區和越秀區。
?

4月8日晚10時,中山三院核酸采樣突擊隊隊員集結出征
?
全員核酸篩查是與奧密克戎病毒搶時間的有效手段,4月8日起,白云區、越秀區、天河區、海珠區、黃埔區等相繼啟動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時間緊迫,高強度的檢測任務需要大量的采樣人員支撐。
作為省級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中山三院堅持平戰結合,將重要的人才梯隊儲備和物資儲備納入長效機制,更是在全院建立了以共產黨員為先鋒的核酸采樣突擊隊。
疫情發生后,全院迅速動員,每當接到任務指令,都能保證在一小時內出發。核酸采樣突擊隊隊員們奔赴各街道采樣點,投身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

采樣現場,秩序井然,市民排隊的長龍快速縮短
?
核酸采樣工作涉及工作場所安置、秩序維持、人員疏導、信息錄入、核酸采樣、醫務人員防護等方方面面。隊員們憑借豐富的防疫工作經驗,與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高效配合,整理布置現場,協助維持秩序,優化工作流程,使采集速度得以迅速提升,不到兩分鐘便可以完成一位受檢人員從錄入信息到完成采集的全過程。
?
很專業!盡遣精銳,抗疫骨干、科室“一把手”紛紛支援
在醫院核酸采樣突擊隊中,有中山三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周宇麒,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兒科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段孟岐,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李洪濤等大批曾支援武漢抗疫、參與廣州本土新冠病例救治及大規模核酸檢測任務的抗疫骨干,還有許多擁有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支援市八抗疫工作經驗的年輕醫護,他們的加入讓核酸篩查任務得以高效、安全、順利完成。
?

4月21日,段孟岐作為核酸采樣突擊隊總負責人統籌白云區支援任務
?
支援隊伍中還有許多科室主任的身影。4月8日晚,胃腸外科主任鄭宗珩帶領科室5名醫護人員連夜出發支援越秀區核酸采樣工作;9日、12日,消化內科主任陶金、急診科主任張永標、兒科主任陳壯桂、血管外科主任殷恒諱、中醫科主任戴敏相繼參加了天河區核酸采樣工作;10日下午,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不育與性醫學科主任張炎參加了海珠區的核酸采樣工作;14日,皮膚科主任馮佩英、手術麻醉中心主任羅剛健參加了白云區的核酸篩查任務;16日,超聲科主任張新玲帶領科室9名黨員支援天河區。
科主任們都表示,科室同事近期連軸轉很辛苦,“大家都想在保證醫院醫療工作正常運轉的同時,多為廣州疫情防控出出力。作為科室主任,更應該主動做表率。”?
?
有擔當!出征再出征,“80后”“90后”成“三院采樣軍團”主力軍
在醫院抗疫骨干、科室主任們的帶領下,年輕的“80后”“90后”成為核酸采樣突擊隊的主力軍。曾支援市八抗疫的產科護士邵活心先后8次參加了核酸采樣支援任務,她表示,作為三院青年,關鍵時刻就要頂得上去,“我覺得這不算什么,接到任務通知,只要沒有排班,就報名,很多同事跟我都是一樣的。”
?

4月12下午,邵活心與同事在中山大學北校區協助完成師生核酸采樣任務
?
腫瘤放射治療科放射治療師陳露茜連續支援了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核酸采樣任務。她說,自己在去年就參加了嚴格培訓,時刻準備支援。采樣過程中,她拿出了放射治療師的嚴謹細致,“每一次采樣,需要在咽峽部兩側、扁桃體隱窩、咽后壁各用棉棒涂抹3次。為了確保采樣質量,有時我會增加幾次。”
據統計,在中山三院截至14日的支援名單中,支援8次、7次、6次的隊員分別有4人、3人和3人,支援5次的有22人,支援4次的有61人,支援3次及以上的有260人。
收到通知,三院青年紛紛主動請戰,有的下了夜班馬上加入核酸采樣隊伍,有的從家里以最快速度趕回醫院集合再奔赴一線。他們犧牲休息時間奮戰在采樣現場,只為快一點、更快一點,加速度跑贏奧密克戎,阻斷病毒傳播鏈,實現社會層面的“動態清零”,將疫情盡快遏制住。
經過10多個晝夜的奮戰,管控區域內檢出感染者人數呈下降趨勢,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病毒的傳播基本被阻斷。
?
硬實力!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貢獻“三院模式”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三院人!”除連續派出規模巨大的“三院采樣軍團”外,中山三院還有45名醫療隊員正在香港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與香港醫護協同救治患者,3名檢驗技術人員正支援上海核酸檢測工作,多名醫護人員輪流支援廣州涉疫人員負壓救護車轉運工作。只要國家和人民有需要,三院人就能全力奔赴前線戰斗。
作為省級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重要梯隊醫院,密接、次密接人員醫療定點單位,醫院在省、市有關部門和中山大學的領導下,堅持平戰結合,打造“樣板式”院感防控體系,牢牢守住“大本營”:預檢分診處啟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實現患者精準分流,確保就診安全、順暢;發熱門診發揮哨點作用,隔離病區進一步加強布防;感控督導員定期巡查整改,確保院內“零感染”。
?

戎利民院長、吳京洪書記帶頭開展全院感控督導工作,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松懈
?
值得一提的是,醫院在發熱門診、急診搶救室、手術室、病區均設置了一定數量的隔離區域或過渡病室,用于收治暫無核酸檢測結果的急診患者或隔離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進一步暢通疫情期間無核酸檢測結果的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綠色通道”,緊急情況時,堅持“生命至上”原則,同步搶救與核酸檢測,守護胸痛患者、卒中患者、危重癥產婦與兒童、受傷人員等的生命安全。不論是院感防控還是患者救治,我們都有“國家隊”水準。
中山三院以傳染病學科起家,是一支經受過“非典”“新冠”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考驗的英雄團隊,有一大批經過戰“疫”錘煉的醫護精銳,更是將“抗非”英雄鄧練賢烈士精神薪火相傳,在2020年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2021年支援本土病例救治和廣州疫情保衛戰中,中山三院戰隊表現亮眼,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擊疫情,三院人有“底氣”,也有實力。
?

每年清明節,醫院黨委組織鄧練賢烈士緬懷追思活動,將烈士精神薪火相傳
?
當前,天河院區啟用負壓重癥病房,構建“平疫結合”重大疫情防控一體化體系,全面提升防控救治能力;嶺南院區被指定為國內本土密接、次密接罹患其他疾病人員市級定點收治醫院,并完善了“平疫結合”新冠定點收治醫院病區改造和啟用工作方案,按照省、市關于“梯次分流”的收治預案,隨時按照指令進入狀態;同時醫院建設有1萬管/日檢測能力的國家公共實驗室,以備緊急情況發生時快速啟用。
這些硬件配備也充分顯示出了中山三院的抗疫硬實力。
?

1月28日,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一行考察我院負壓病房、負壓重癥監護室建設情況
?
“作為中山大學的附屬醫院,勇擔社會責任一直是我們的光榮使命。中山三院將依托傳染病學科優勢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研究優勢,聚焦公共衛生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打造新發突發傳染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我們一定無條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國家或區域重大傳染病防治貢獻三院模式。”中山三院院長戎利民說。
“抗疫有三院,請人民放心!”全體三院人仍將繼續奮戰在支援各地和本土抗疫的崗位上,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咬緊牙關、乘勝追擊,在疫情好轉態勢下再努把力、加把勁,堅持為打贏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硬仗和抗疫決戰決勝貢獻最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