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跨越五千公里視頻連線,我院國家醫療隊在喀什地區成功開展遠程會診和培訓

發布人:黨委宣傳科 發布日期:2021-11-19

喀什地區與廣州相距5千多公里,我院國家醫療隊在當地開展巡回義診的同時,積極應用遠程手段,充分將我院的精湛醫療技術帶到邊疆,多措并舉提升基層水平,更好地服務當地百姓。

?

隔空抽絲剝繭,破解重癥患兒救治困局

11月8日,正在疏附縣維吾爾醫醫院巡回義診的國家醫療隊,接到來自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下文簡稱“喀地一院”)兒科阿依古麗醫生的緊急求助,有一名13個月大的甲基丙二酸血癥的患兒,10月27日出院不久,又再次重度代謝性酸中毒入院。患兒在半個月內發生兩次重度代謝性酸中毒,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希望得到醫療隊的幫助。

得知患兒病情嚴重,醫療隊兒科唐本玉主治醫師在結束一天的下鄉工作后,顧不上休息直接趕到喀地一院查看患兒。她發現該患兒從新生兒期就起病,已發生過7次嚴重代謝性酸中毒,近期發病更為頻繁,需盡快查出誘因,預防代謝紊亂,保證生命安全。唐本玉認為其病情復雜,有必要請我院兒科專家協助診治,遂趕緊向兒科主任陳壯桂匯報了情況。雖已是深夜23時多,陳壯桂主任表示要盡力解決邊疆群眾的燃眉之急,當即聯系了各相關專家,確定了第二天的緊急會診。

在喀地一院醫務部和信息科的協助下,第二天上午兩院順利連線開展遠程會診。唐本玉指出,該患兒添加輔食后病情波動明顯,家長遂有意識限制患兒蛋白質攝入,雖采用甲基丙二酸血癥專用奶粉喂養,病情反而加重。我院兒科朱順葉副主任醫師、張萍萍副主任醫師、秦秀群護士長等精確計算患兒攝入情況后,剖析了蛋白質攝入與病情的聯系,結合發病機制,明確了近來病情嚴重波動的原因為過度限制攝入、蛋白質及熱卡不足導致自身蛋白質分解過多,從而誘發嚴重的代謝紊亂,建議飲食治療和營養管理為主,并給出詳細的飲食方案和喂養方式指導,調整輔助用藥,對隨訪頻率及監測指標給予了詳細建議。

通過本次遠程會診,患兒家屬走出了疾病治療的誤區,消除了長期的疑慮,對于疾病的治療也有信心了。看著患兒媽媽臉上放松下來的笑容,網絡兩邊的醫護都深感欣慰。

?

圖1:我院與喀地一院開展疑難病例遠程會診(我院會場)

?

圖2:我院與喀地一院開展疑難病例遠程會診(喀地一院會場)

?

千里送培訓,延續疏穗情

11月9日下午,疏附的室外寒風凜冽,遠程會議室內的氣氛卻異常熱烈。遠在廣州的呼吸與重癥醫學大咖,國家醫療隊領隊和疏附縣人民醫院、維吾爾醫醫院及10個鄉鎮衛生院同時連線,網絡的一線牽,讓多方聚在一起進行了一次高水平的培訓交流。

疏附縣是我院國家醫療隊本次巡回的重要站點,在與疏附縣人民醫院的交流中,醫療隊了解到縣里近期需要進行一次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全員培訓。尚在隔離中的領隊、我院拓展辦公室主任卞華偉得知此事,決定邀請我院具有豐富抗疫經驗的專家來為全縣培訓,隨即撥通了我院嶺南醫院綜合ICU主任、援鄂醫療隊副隊長畢筱剛的電話,畢筱剛主任欣然答應,并連夜修改了課件,于是就有了這次“千里送培訓”。

畢筱剛主任結合自身武漢抗疫經驗,根據目前疫情常態化防控需要,詳細講授了《新冠肺炎第八版診療方案解讀》,為疏附縣六百多名醫務人員獻上了一場高水平的分享。當地醫護人員緊張、工作繁重,很難有時間外出學習,接受高質量的培訓。而近來各地疫情反復,對于新冠肺炎診療知識亟需及時更新,本次遠程培訓,正好契合他們的需求,在提升應對處置疫情的能力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國家隊”水平的專業培訓。

山水一脈,疏穗情深。疏附縣是廣州市對口援建縣,自2011年起,廣州市醫療系統為疏附縣選派了多批專家團隊,以院包科、組團式援疆等方式變輸血為造血,旨在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技術隊伍。本次巡回醫療,我院國家醫療隊除了在縣人民醫院,還在疏附縣維吾爾醫醫院、6個較偏遠的鄉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開展巡回義診工作。而遠程系統的對接建立,將相隔千里的廣州中山三院和疏附縣鄉醫院連接到了一起,既是實現醫療技術長效幫扶的紐帶,也進一步延續了疏穗之情。

?

?

圖3:我院國家醫療隊在疏附縣開展遠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