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新型光聲/超聲技術應用與研發實驗室”與帥心濤教授團隊醫工合作,頻出成果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21-08-18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新型光聲/超聲技術應用與研發實驗室”在與國內著名的材料學專家帥心濤教授團隊合作中,實現了在肝移植、腫瘤等多項疾病領域的生物醫學應用,頻傳捷報。


利用超聲分子影像技術實現診療一體化,促進藥物/基因高效遞送

超聲科鄭榮琴教授與帥心濤教授團隊合作,制備了具有超聲敏感性的納泡,聯合空化效應,用于 siRNA 輸送(Yin Tinghui et al; Biomaterials;2013,34,4532)以及化療藥物與siRNA 的聯合輸送(Yin Tinghui et al; Biomaterials; 2014,35,5932),實現惡性腫瘤RNA干擾治療或藥物與基因治療的協同治療。

另外,團隊還進一步改善了超聲響應性納泡性能,研究制備了粒徑更小、更利于長循環的超聲敏感藥物輸送體系(Wang Yiru et al; Nano Research; 2018,11,3710)及超聲、腫瘤微環境及溫度三重刺激響應性的聚合物囊泡(Zhang Lu et al; ACS Nano;?2018,12,3449),實現其在腫瘤組織內更加高效的傳輸,在動物實驗中顯著改善了化療效果。


圖1 Intravital NIR-II three-dimensional photoacoustic?imaging of biomineralized copper sulfide?nanoprobes封面


著眼光聲分子影像的前沿領域,在深部腫瘤的光聲分子顯像取得突破

近紅外二區光聲成像技術是一種在成像深度及信噪比方面優于傳統近紅外一區的成像技術,極具發展前景。

實驗室鄭榮琴,任杰教授團隊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盛宗海團隊深入探索了該技術的生物醫學應用,制備了基于硫化銅半導體顆粒(CuS)的腫瘤靶向納米探針,在小鼠原位前列腺癌和原位腦膠質瘤兩種模型上,實現了深部腫瘤組織的光聲分子成像,并展示出優異的成像性能。目前相關成果已經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Zhou Huichao et al; J Mater Chem B; 2021,9,3005)。


圖2 Intravital NIR-II three-dimensional photoacoustic?imaging of biomineralized copper sulfide?nanoprobes封面


2017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獲得廣東省衛計委授權成立“新型光聲/超聲技術應用與研發實驗室”。該實驗室是目前國內唯一由醫院掛牌成立的光聲實驗室。實驗室以“轉化研究、精準診療”為宗旨,始終把分子影像技術的臨床前/臨床應用與轉化作為發展目標。實驗室自成立以來,緊抓醫工融合、學科交叉發展模式,取得長足進步。



??3?新型光聲/超聲技術應用與研發實驗室成立


? ? ? ? ?回顧往昔、著眼未來。“新型光聲/超聲技術應用與研發實驗室”將繼續以“學科交叉、醫工融合”方式,一方面,立足于我院多個臨床學科,另一方面,與工科、理科團隊緊密協作,向轉化研究、精準診療征程不斷邁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