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獲首屆廣東醫學科技獎兩項
?
12月26日下午,首屆廣東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在廣州舉行,我院消化內科吳斌教授團隊的“胃腸粘膜損傷與修復的機制研究”項目和病理科邵春奎教授團隊的“EB病毒相關胃癌病理學特征及發病機制研究”項目榮獲首屆廣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廣東醫學科技獎是廣東省醫學會為了打造健康廣東、促進醫學科學的創新和普及推廣而設立的獎項,旨在獎勵在醫學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首屆廣東省醫學科技獎共有38個項目獲獎,科技進步獎36個,其中一等獎5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19個、科學普及獎2個。
我院吳斌教授主持完成的《胃腸粘膜損傷與修復的機制研究》項目,對胃腸道缺血、淤血、炎癥性腸病、化療、放療等主要病因誘導的胃腸黏膜損傷的分子機制以及所涉及的信號調控進行深入研究。胃腸黏膜損傷是常見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現象,誘發病因眾多,治療方案復雜,揭示胃腸黏膜損傷及修復的分子機制對于探究疾病以及找到有效的藥物靶點具有重要意義。吳斌教授主持的團隊近十年來一直致力于胃腸黏膜損傷與修復的機制研究,發現胃腸黏膜凋亡是胃腸黏膜損傷的主要病理形式;炎癥性介質在胃腸黏膜損傷與修復中起著關鍵調控作用;ER stress/PUMA是胃腸黏膜損傷的關鍵節點;NF-κBp65的磷酸化在胃腸黏膜損傷與修復中起著雙向調控作用;β-arrestins/NF-κB/ER stress/PUMA是胃腸黏膜損傷與修復的關鍵藥物靶點。項目成果在包括Cell Res、Gut、J Clin Invest、Cell Death Differ、Mucosal Immunol、Cell Death Dis等國際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其中7篇論文影響因子(IF)大于5,最高為17.848,他引總次數95次。J Cell Signal雜志專門邀請本課題組成員撰寫了述評進行評論及前瞻(J Cell signal 2018,3:1.doi: 10.4172/2576-1471.1000176)。項目的系列研究發現了胃腸黏膜損傷與修復的關鍵分子機制,確定了關鍵的藥物治療靶點,為胃腸黏膜損傷的防治藥物及黏膜保護劑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成果的獲獎團隊成員還有譚嗣偉、劉志豪、曾利嫻、劉慧玲、江潔。
邵春奎教授主持完成的《EB病毒相關胃癌病理學特征及發病機制的研究》是對EB病毒相關胃癌(EBVaGC)這一特殊胃癌亞型從臨床病理學特征到腫瘤分子機制的系統性研究。EB病毒是重要的致瘤病毒,人群感染率超過90%,與人類多種淋巴系統腫瘤和上皮性腫瘤密切相關,包括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和胃癌等。EBVaGC是發病率最高的EB病毒相關腫瘤。邵春奎教授主持的團隊基于大宗胃癌病例研究揭示廣州地區EBVaGC占胃癌的構成比為6.8%; EBVaGC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和分子改變,預后較好,是胃癌的一種重要亞型;EBV序列變異、DNA高甲基化和免疫微環境失調在EBVaGC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闡明了EBVaGC部分發病機制,為EBVaGC診斷及精準治療奠定基礎。該項目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SCI期刊上發表,先后四次被邀請在國際EB病毒及相關疾病研究協會雙年會上做大會報告,研究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提高了我國在EBVaGC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該成果獲獎團隊成員還有陳健寧、張娜娜、何丹、董敏、蔣葉。
本次獲獎兩項成果均由我院獨立完成,充分展示了我院的科研實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