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風采】從1到17,她是這樣打造團隊的——專訪腫瘤放射治療科主任徐向英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20-08-12

又是一個工作日,徐向英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病區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雖然疫情尚未過去,但是腫瘤放射治療科全員待命,在做好培訓和防護的前提下,大年初七就開始治療腫瘤患者了。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對每一位患者盡心盡責,工作量難免增加不少。

?但面對困難,徐向英說:“腫瘤患者們是一個特殊群體,腫瘤及其轉移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人可以休息,但是腫瘤不會休息!放射治療作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項需要極其精準的工作,治療期間如果有較長時間的中斷,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我們必須開始工作?!?/span>

?

還記得初見徐向英主任,是去年在5號樓的臨時辦公室,她一邊換下沾滿灰塵的鞋子,一邊解釋道:“剛從地下負二層的機房回來,工地灰塵、泥水比較多”,聲音脆亮而有中氣。她抬起頭來,發絲梳得整齊,白大褂里的旗袍剪裁得體,一枚精致的胸針別在胸前,整個人神采四溢……

經過一年多的籌建,腫瘤放射治療科在2019年11月正式開科,當時正是開科前的關鍵時期,徐向英正每天帶領科室的醫生與物理師到工程現場,事無巨細為開科做著萬全準備。

?

夜以繼日,把藍圖變為現實

2018年,徐向英作為中山三院引進的學科帶頭人,著手組建腫瘤放射治療科。3月1日凌晨3點,她搭乘的飛機因大雪而延遲著陸廣州。早上8點,稍作休息的她準時參加了中山三院的學科發展工作會議。徐向英對這個會議印象深刻,“這是全面了解醫院及各臨床科室發展情況和構思未來學科建設的機會,到三院的第一天我就得到了這樣難得的好機會?!?/span>

說干就干,3月8日,放療科籌備辦公室成立,3月12日科室正式成立。此后的每一天,徐向英都在馬不停蹄地籌備腫瘤放射治療科,幾乎每天工作到晚上十點,凡事親力親為。

從零開始,困難與亟待解決的問題可想而知,團隊組建需要時日、沒有病房、科研薄弱、設備缺乏……百端待舉,徐向英開始一件一件著手去解決。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療法之一,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徹底地摧毀腫瘤。精準是放射治療醫療安全的首要保障。為確?;颊呒搬t務人員的安全,腫瘤放射治療科的基礎建設、場所布局和防護設計必須符合國家各級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安全基本標準,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必須將誤差降到最低。

從未接觸過輻射專業基建與設計的徐向英一邊學習一邊親自參與到全部的工程當中。一年多來,除了每周要完成正常的醫療工作,包括特診、醫院內的肺癌、肝癌、頭頸部腫瘤、甲狀腺癌、乳腺癌的多學科診療MDT及全院各科室腫瘤的會診外,她幾乎每天要帶領腫瘤放射治療科團隊在通風不佳、灰層滿地的施工現場與基建及施工人員一起現場監督、溝通交流,經常加班加點,甚至通宵達旦,見證著科室建設的每一步進程。

2018年9月9日,機房內3米厚的主防護墻和1.8米厚的次防護墻、水泥一次性澆筑完成,未留一絲縫隙。直加機房頂部加裝了共60層18厘米厚的鉛板確保輻射防護的安全。

2019年1月15日,直線加速器正式啟動安裝。為了加快安裝速度,徐向英親自與廠家協商請來了4位專業工程師,整整45大箱的各種部件,安裝日以繼夜,主體部分與附加部件7天內就完成安裝……從圖紙設計和數十次的改動到多種建材的選取、從現場施工監督到多種相關設備的招標采購和安裝,從落雨的深夜查看機房到暴曬的正午巡查工地……她嚴肅地說:“這里是未來幾十年腫瘤放射治療科的工作場所,患者在這里接受治療,我們團隊里的年輕人更是每天都在這里工作,我必須對患者和團隊的每一個人及他們未來的健康負責。”

?

“這是我們中山三院年輕的腫瘤放療團隊”

放射治療不同于普通的臨床科室的臨床工作,專業性特別強,建設一個強有力的團隊非常關鍵。“放療是一個團隊的工作,需要臨床醫生、放射物理師、工程師、放療技師和護士等協同作戰”,徐向英說。一系列的治療流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徐向英說:“戎利民院長給我們的要求是零起點但要高起點。我不能辜負院領導的厚望?!?/span>

董潔作為開科之前最早入職的物理師,見證了科室團隊一點點壯大的過程??剖页闪⒁院?,人事部門組織的五次招聘,徐向英都全程親自參與。董潔說:“收到幾百份簡歷以后,徐教授會把所有應聘人員的信息制成表格,打印出來貼在墻上一點一點對照、篩選。根據醫生、物理師、技師、護士、文員崗位的不同特點,親自編寫筆試與面試題目,考察每個崗位應聘人員的專業素養、道德品質與綜合能力,每個人的面試都由她親自把關?!?/span>

如今,腫瘤放射治療科已有醫生4名,物理師3名,技師5名,護士3名,文員1名及博士后1名。從1個人到17個人,董潔特別感慨:“徐教授已經58歲了,但我從她身上感受到一股勁兒,并不是誰都有放棄安逸生活、從頭開始的那種勇氣?!?/span>

?“我們幾個醫生都來自??漆t院,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科室不容易,我們克服的困難也是超乎想象的,如果不是徐主任的影響力,很難想象我會離開原來安逸的舒適圈,下決心跟著她重新干一番事業?!鄙蜿P駐醫生介紹說,一個腫瘤放射治療科從籌備、成立到穩定運行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以往也有很多醫院中途未能成功開科的例子,連設備儀器都轉手賣給了他人?!暗覀儓F隊之所以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斗志,是因為有一個堅強的核心和共同的堅定信念,我們不能停歇下來,而是要一直戰斗到開科成功的一天?!?/span>

護士羅曉璇說:“團隊每個人都非常積極向上,對每一件事都認真嚴謹。我想在護理事業上有新的挑戰和突破,來到這里,我發現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很像,我們愿意走出安逸的舒適圈,凝聚在一起干一份事業?!?/span>

所有人入職后,徐向英都第一時間送他們去腫瘤??漆t院接受培訓和進修,因為員工來自全國各地,以后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必須要有相對統一和規范。不論院內外一有學習的機會,她多次自掏腰包,送他們去參會交流??剖颐恐苓€組織一次學習會,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或是訓練科研思維,或是參會人員的學習匯報,讓各崗位的成員共同提高和成長,徐向英想盡可能地給予這些年輕人更多的養分,平日里,還在精神上和生活上教給年輕人如何熱愛生活、提升自身修養和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

護士李娟感動地說:“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徐主任都會結合內容要求我們參加,給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機會”,而省內的學術會議,她則會帶著全科室成員參加,每次會議結束后,徐向英都會向大會主委、副主委介紹:“這是我們中山三院年輕的腫瘤放射治療團隊,以后我退休了,希望你們幫忙提攜照顧下。”“她就是想為年輕人鋪好路,推我們一把”,李娟說。

?

熱愛生活,向患者傳遞生命能量

徐向英的辦公室總是擺著一束鮮花,掛著精美的裝飾。她笑著說:“繁忙的工作之余,一年四季我都會換不同的茶杯,茶杯上漂亮的紋飾會讓我忘記身心的疲倦,也能讓我的心情明朗起來。”對于新籌建的辦公區域,從家具尺寸到選材樣式,徐向英都親自過目,盡量挑選環保安全的質量和簡明輕快的顏色,讓辦公區和患者治療室變得溫馨舒適?!白鳛槟[瘤放療科醫生,常年要在封閉、見不到陽光的地方工作,而面對的患者又是被病痛折磨的癌癥患者,我希望首先保證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安全,使他們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和精神飽滿的工作,同時將這種愛和溫暖與活力傳遞給患者。”

在腫瘤放射治療科,不論醫生也好、患者也好,都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我們熟知的‘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特別是腫瘤患者,心理安慰十分重要”。徐向英坦言,有時候“話聊”比“放療”更有效。一次,一位確診肺癌的患者跟隨著家屬找到徐向英。溝通中,徐向英發現,患者怎么也不愿意接受治療,表面看似滿不在乎,實際上內心充滿了對治療手段的恐懼、懷疑與排斥。徐向英非常耐心,嘗試鼓勵患者,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談話使她慢慢打開他的心結。這位患者感動地抱著她哭著說:“我從未遇到過向您這么好的醫生,我相信你,我會積極地接受治療。”

“患者經常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治療不積極,這首先需要醫生對腫瘤及放射治療技術的了解,才能與本人詳細地溝通,詳細地告訴患者接受治療對生存期的影響。如今的精準放療已經能做到劑量雕刻,能提高腫瘤的控制率和遠期生存使患者獲益最大化,并將損傷降到最低,我希望通過科普讓更多綜合醫院的醫務人員了解并熟悉在放射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綜合醫院腫瘤規范診療的意識,讓更多的患者放下心中的疑慮與偏見?!毙煜蛴⒖偸峭ㄟ^專業的知識為同行和患者提供更多的建議,為他們選擇合理規范的治療方案,并從心態上幫助他們去做調整,鼓勵患者去勇敢面對。

?

為了讓更多腫瘤患者得到規范化治療

盡管腫瘤放射治療科還未正式開科,但徐向英主任每周一次的肺小結節門診經常滿號,門診從早上持續到下午一點。徐向英教授總是非常細致,反反復復查看病人帶來的所有影像資料,詳細了解每一位患者病史,不放過每一個細微變化。“平均看一個病人要花上一個小時,一個上午要看幾千張影像資料是常事。無論多忙、無論病人的治療是多么復雜,徐主任總是盡力給病人一個詳細的解釋和滿意的答復?!眹廊A梅醫生說。

惡性腫瘤里面,肺癌的放化療多是針對肺癌的中晚期,但徐向英認為:腫瘤的診療一定要早期篩查、預防為主,而不是等到腫瘤到了中晚期才來接受治療,所以她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肺癌的早期診斷上。徐向英說:肺癌的生存率,I、II、III、IV期的5年生存率差別很大,I期的可以達到70%-80%,IV期的5%都不到。到了晚期,人力財力精力耗費很大,療效卻不理想,而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可以獲得更大的效價比,所以我總是希望在門診的時候能夠看得仔細再仔細一點兒?!苯浶煜蛴⒃\斷為早期肺癌的患者,95%以上在術后病理檢驗確診為早期肺癌。

除了門診之外,徐向英還參與了大量的院內MDT多學科討論,甲狀腺癌、乳腺癌、婦科腫瘤、肝癌、頭頸外科、鼻咽癌……同時與呼吸內科、心胸外科、介入科、腫瘤科、放射科、病理科的專家們共同成立了醫院的單病種肺小結節MDT,使更多的腫瘤患者盡可能接受到規范的治療。

“盡管放療的技術和理念在不斷提升,但公眾的認知度仍較低,尤其是綜合醫院里的很多醫生對此都不甚了解?!痹贛DT討論中,徐向英教授總是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宣傳放療在腫瘤患者綜合治療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國際共識與診療指南,以期受惠于更多的腫瘤患者。

在惡性腫瘤治療中,放射治療對腫瘤治愈的相對貢獻高達40%,僅次于腫瘤外科手術的48.9%,是腫瘤規范治療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中國,約60%-70%的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中需要有放射治療的參與。放療與手術、化療等其他療法協同使用,可讓患者獲得更高質量的長期生存。

因此,參與腫瘤的多學科討論是非常有必要的,“MDT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目的是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制定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參加多學科討論能讓更多原本需要接受放療的患者得到規范化的治療,讓更多的腫瘤患者受益?!毙煜蛴⒅魅胃嬖V我們,中山三院的腫瘤內、外科已經具有強大的實力,腫瘤放射治療科的成立,必將打通腫瘤規范治療的最后關鍵一環,為鼻咽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等相關學科和腫瘤的規范化治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證。“我們期望為醫院的腫瘤學科建設拼上最后一塊版圖。”

?

“依托中山大學的平臺優勢,躋身省內前五、并通過三到五年的發展進入省內前三,”這是徐向英為自己團隊做出的學科定位。采訪中,徐向英多次說:“我是一名老黨員,我已經五十多歲了,我不圖別的,在退休前,我希望能盡一己之力把科室團隊的年輕人扶上馬,送上一程,讓這個團隊未來能夠為腫瘤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專業上的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