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甲亢甲減(低)患者如何應對一時無法返院復診?專家這樣建議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20-02-02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教授陳燕銘 副主任醫師穆攀偉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艷 通訊員 周晉安 甄曉洲)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也稱“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即“甲低”)通常要定期回醫院復診。面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甲亢和甲減的患者,是否還要回來復診呢?專家稱,甲亢甲減患者在目前這種特殊時刻,暫時遠離醫院,提高自己對甲亢甲減的認識,做好自我觀察。如果不是出現嚴重并發癥,暫時不要到醫院復診;如果斷藥,可以在藥店自購;如果購買不到,停藥1-2周,甚至個把月,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危害。

甲減治療比較簡單 特殊時期不必復診

中山三院內分泌科專家稱,甲減的治療比較簡單——補充甲狀腺激素,目前基本都是左旋甲狀腺素(L-T4),規格以50ug/片為主,少數有25ug/片和100ug/片。制造工藝已經很成熟,不一定要認準某個廠家,按同等劑量服用就可以了。極少數基層的患者可能是服用甲狀腺片,和L-T4沒有嚴格的換算公式,臨床上習慣上按20mg甲狀腺片兌換25ug L-T4的比例。

此外,甲減患者,在服藥劑量還不太確定時,一般6-8周復查甲狀腺功能一次,以此來調節劑量;穩定后通常3-6個月,甚至1年才復查一次甲狀腺功能。因此在當前特殊時期,甲減患者可以不必來醫院復診。

甲亢減量期和維持期 稍微遲點復診無大礙

甲亢就復雜一些。專家介紹,甲亢的治療藥物國內就只有2種,藥店都能夠買到:甲巰咪唑(也稱: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PTU)。國產的甲巰咪唑一般是5mg/片,進口的有10mg/片;PTU一般是50mg/片。在孕婦在孕前期(前3個月)只能使用PTU。其他情況,這兩個藥物可以互相替換使用,替換比例是5mg甲巰咪唑兌換50mg PTU。

據介紹,藥物治療甲亢通常分為治療期,減量期和維持期3個階段。減量期和維持期,一般2-3個月復查一次甲狀腺功能,而且劑量調整不大,因此稍微遲一點到醫院復診也無大礙。治療期是指患者接受治療的前2-3個月。這個時期要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一般規定患者至少每2周到醫院復診一次。

甲亢處于治療期需定期復診

專家表示,抗甲亢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膚過敏、肝損害和白細胞減少。抗甲亢藥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皮膚瘙癢,用些抗過敏的藥物就可以了,不用特別緊張。但是如果出現大片風團或皮膚脫屑,就必須重視,趕緊到醫院就診,以免發展到剝脫性皮炎危及生命。臨床上通過監測轉氨酶和黃疸指數來觀察有無肝損害,如果轉氨酶在正常高限的2.5倍以內,抗甲亢藥物可以繼續服用,保持繼續監測肝功能就可以;如果轉氨酶超過正常高限的2.5倍,或者出現黃疸指數明顯升高,則應該立即停藥,甚至給予護肝治療。白細胞減少也是甲亢治療中必須警惕的不良反應。如果出現白細胞總數小于3.0*109/L或中性粒細胞總數低于1.5*109/L,則應該提高警惕,加用一些升高白細胞的藥物,同時增加監測頻率;如果白細胞總數小于1.5*109/L或中性粒細胞總數低于0.5*109/L,就必須停用抗甲亢藥物,甚至立即入院治療。

因此,專家表示,如果甲亢患者處于治療期,則定期復診,做必要監測還是應該的,可以考慮到基層衛生所進行上述的檢查項目,自我對照一下。如果甲亢患者出現發熱(特別是高熱)、全身大汗、惡心嘔吐腹瀉、心跳增快等癥狀,不管什么原因導致的都應該立即到大醫院就診,因為這有可能是甲狀腺危象,要趕緊搶救,否則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