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中山三院再派133人緊急馳援武漢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20-02-10

帶著女兒的“我愛爸爸和媽媽”的畫,他奔赴武漢;帶著同事的祝福和期待,她奔赴武漢;帶著武漢期待的眼神,他們帶去希望……2月9日,中山三院再派133人緊急馳援武漢。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院已先后三批次共派出了169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并首次派出了1名精神心理科專家奔赴前線,疏導醫患面對疫情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據悉,此次派出的醫護人員將支援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工作。


醫院連夜備齊隊伍和物資

據了解,2月8日晚8時,中山三院接到國家通知馳援武漢,該院連夜組織醫院第三批醫療隊支援武漢。此前,中山三院已經派出兩個批次共計36名醫務工作者支援武漢。在接到國家通知后,各部門通宵達旦籌備隊伍及物資。

發布招募通知后不到兩個小時,報名人數將近700人,經過遴選已組建133人醫療隊伍,其中包含各專科30名臨床醫生,100名護士,1名聯絡員,1名精神心理科專家,一名康復科專家。2月9日上午十一點,這支連夜集結的隊伍將舉行簡短出征儀式后乘坐專機抵達武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戎利民介紹,該院是定點醫院,醫院的工作人員針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經戰斗了2周。“大年三十送走了第一批23名醫療隊員,接著送走了中山三院粵東醫院第二批13名隊員。昨晚我在吃元宵飯,接到國家電話需要馳援。電話7點10分接到,到正式動員令8點40發布后,10點結束,就已經收到500多人的請愿,但10點30前還有人報名,一共接到近700人的報名,我們從中選出了133人。我非常感動,為有這樣的同事、這樣的戰友驕傲。”出征前,他囑托戰友,去到前方面對的既是醫療也是戰場,要聽從命令服從指揮;更要做好自身防護,保護好自己。“春節以來,醫院已經連續做了20多場院感培訓,覆蓋了2000多醫護人員,如果沒沒有嚴格培訓不要輕易上戰場,不能蠻干。你們的安全是我們最大的擔心”。

此外,針對物資保障,他表示,后方一定會想盡辦法提供有力的物資保障。據介紹,2月8日晚上,中山三院設備科、藥劑科、物資供應科等后勤保障部門,連夜為醫療隊準備了包括隔離衣、防護眼鏡、防護面屏、各類口罩、鞋套、手套、帽子等防護用品;額溫計、血壓計等健康監測設備;呼吸機、監護儀、ecmo、除顫儀、超聲儀等醫療設備;各類常用藥品及消毒用品;各類內外衣物、鞋子、電熱毯、干衣機、紙尿褲、暖寶寶、辦公及生活日用品等。這些物資隨機抵達武漢。

隊員提前“削發”上戰場

2月9日早上,多名醫生為即將上前線的戰友提前理發,為的是降低感染率。中山三嶺南院區肝外科護士長張獻玲早上把耳朵附近及周圍一圈的頭發全部剃了。她告訴記者“我早上剪的頭發,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2月8日晚上的,她接到通知后,和同樣在本院工作的丈夫一起報名了。12點多名單確定了,因為前線更需要護理工作人員,因此她選中了,因為是雙職工,醫院考慮不要夫妻倆同時上前線,因此,這次她將奔赴武漢。“我工作很多年,家人也支持,我晚上準備好自己的洗漱物品,心理很淡定,有足夠的準備應付前線工作”。她說家人很支持,孩子在國外上大學,知道后很擔心。“孩子要求我每天都要跟他報一次平安,我覺得孩子長大了,我很感動”。


該院心血管內科的護士金尚工作15年了,出發前,她一直抹眼淚。“我是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的,我不擔心,但同事們都來送我,科室也幫我準備了很多東西塞進行李箱,讓我非常感動,忍不住落淚”。

7歲女兒早起作畫成為爸爸“護身符”

據了解,該院傳染病學此次共有10人,6名醫生4名護士出征。副主任醫師鄭玉寶因為2月8日晚上有會診工作,一晚沒睡,2月9日直奔武漢。他的妻子來送行,眼泛淚花。她說,他是醫生,用他所學專長去救人、救世是他的職責。“我雖然擔心,但支持他”。

武漢是一線,但中山三院也是廣東的定點收治醫院。傳染病學副主任醫師舒欣介紹,“大家都奮戰在一線,其實本院也缺人,但武漢更缺,所以先支援武漢”。同樣是傳染病學副主任醫師朱翔則帶著7歲女兒的畫作上戰場。他說,“昨晚女兒知道爸爸要去武漢了,乖巧的女兒說,‘爸爸明天早上我給你送一副畫,你帶在身邊,注意安全’。”早上6點多,女兒就起床畫畫,趕在爸爸臨行前送出。朱翔說,小孩也會看新聞,她知道這個病很嚴重。她不希望爸爸去,但已經能和父母溝通,講道理了。他的妻子是同院的眼科醫生,很支持他。但他沒有告訴家里的老人,“因為告訴了父母只會徒增他們的擔心,事實上,我們會保護好自己,會注意安全的。”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因為你們,會給很多人帶去希望”

2月9日,中山大學校長羅俊也前往中山三院給醫療隊送行,他說,“我對大家表示感謝。因為你們,會給很多人帶去希望;因為你們,會給很多人降低恐慌;因為你們,會給學校帶來榮耀;因為你們,也能體現我們國家大愛無疆。武漢人民,會因為你們的到來,由衷感謝。我們因為你們會感到無比驕傲。

他說,很多人在疫情面前,恐懼,恐慌,各行各業在目前情況下不同的擔憂。大學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夠開學,“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情有多恐懼,而是大家對生命的認識和尊重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是過來人,我經過1965年的流行腦膜炎,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 這次是新冠肺炎。大家馳援武漢的行為,關鍵時刻表現出醫護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我發自內心的欽佩”。他期望,醫護人員零感染平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