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團隊參加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二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交流

發布人: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 發布日期:2024-12-06

2024年11月13-16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以下簡稱“CDS”)第二十六次學術會議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開。此次盛會匯聚了全國糖尿病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科陳燕銘、曾龍驛、蔡夢茵、許雯、嚴晉華、徐芬等教授團隊應邀參加此次學術盛宴。

image-20241206150524-1image-20241206150905-2

會議期間,我院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陳燕銘教授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下簡稱“DR”)專場,進行了題目為“多學科交叉合作診療糖網優勢與挑戰并存”的專題講座,探討了DR的診療進展與挑戰,并深入剖析DR的多學科交叉合作診療的現狀與未來。她指出,DR作為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發癥,其診療需要內分泌科、眼科、影像學科等多個學科的緊密合作,充分利用各學科的資源和優勢,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診療服務。

糖尿病亞??浦魅螄罆x華教授在1型糖尿病臨床熱點專場,做了“DIY人工胰腺治療1型糖尿病”的專題匯報,分享了中山三院在DIY人工胰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研究顯示,DIY人工胰腺能顯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減少低血糖事件,有助于1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兩位教授憑借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與會者帶來了前沿的學術觀點和獨到的見解,贏得了在場專家和學者的廣泛贊譽。

image-20241206151007-3image-20241206151036-4

同時,在專題主持方面,我院內分泌科主任蔡夢茵教授擔任糖尿病足病專場專題會主持,并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FCC(糖尿病足關懷中心)解決方案落地實踐經驗分享中作為專題討論專家。蔡夢茵教授分享了DFCC(糖尿病足關懷中心)在我院的落地實踐經驗,DFCC的建立,為糖尿病足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專業的診療服務,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量。蔡教授還強調了多學科合作在DFCC運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流程、提升技術和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關懷。

image-20241206151110-5image-20241206151237-7

內分泌科副主任許雯教授作為中青年醫師科研職業規劃專題研討環節的主持人之一,許教授結合自身經驗,對中青年醫師如何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開展科研工作發表了看法,建議中青年醫師應結合臨床問題,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確立科研方向、助力職業發展。

? ? ? ? 兩位主任憑借出色的主持能力和對學術話題的深刻理解,引導與會者就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有序的討論,為會議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我學科的學生代表雷夢云博士也應邀在會議上做了題為“開源人工胰腺系統在中國的應用: 1型糖尿病兒童及青少年血糖改善的新證據”的口頭論文發言,雷博士的匯報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贏得了與會學者的廣泛贊譽,不僅展現了她個人的學術才華與辛勤努力,也凸顯了學科在培養青年學者方面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image-20241206151441-11

本次全國學術年會,我科原創性研究分別還有4篇摘要納入匯編交流、6篇摘要壁報展示交流,充分展現了內分泌學科在糖尿病研究與治療領域的實力及風采,同時也收獲了知識和經驗。內分泌科全體同仁也將繼續努力,響應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號召,為醫療建設添磚加瓦!

另外,開幕式當天,正值第18個世界糖尿病日。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陳燕銘教授接受廣州日報采訪表示,我國糖尿病患病人群數以億計,絕大多數合并超重或肥胖,在控制血壓、血脂的同時,體重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不同程度的肥胖,陳教授提出不同的干預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以及中醫中藥治療和微創減重代謝手術等,其中微創代謝手術在嚴重肥胖患者中取得了顯著療效。陳教授強調,只要選擇合適的適應癥,并在規范的醫療機構進行規范治療,體重管理能夠為糖尿病患者帶來顯著獲益。(附網頁鏈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11/14/dbb17100da2a46088aab4522977f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