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病中心邱偉教授牽頭的一項多發性硬化IV期臨床藥物試驗最新結果公布:國人特立氟胺療效與安全性不受基因多態性影響
發布人: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24-02-18
特立氟胺是一種經典的DMT藥物,其在中國MS患者中的暴露特征是怎樣的?與藥物安全性存在何種關聯?為進一步驗證特立氟胺在中國MS患者群體中的PK與安全性特征,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腦病中心邱偉教授牽頭,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全超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紅雨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楊歡教授等在內的全國18家醫學中心,共同開展了特立氟胺治療復發型MS(RMS)的Ⅳ期臨床研究。近期,該研究結果正式發表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期刊上[2]。
圖 特立氟胺IV期研究結果公布
循證證據鏈再添一環,特立氟胺開啟中國IV期臨床試驗
ABCG2多態性和年齡不影響PK特征,特立氟胺安全性仍然“堅挺”
小結
MS具有種族異質性,由于人種差異,中國患者存在不同的DMT藥物暴露特征,從而造成藥物在療效與安全性上出現差異。本次特立氟胺IV期臨床研究共觀察了24周,準確反映了臨床用藥情況,并評估了特立氟胺在中國MS患者群體中的暴露特征,這對于MS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
本項研究結果證實,每日一次口服特立氟胺14 mg,在具有ABCG2遺傳多態性的突變型組和沒有遺傳多態性的野生型組中具有類似的全身暴露,且安全性保持一致。此外,相比全球RMS患者在特立氟胺治療3~3.5個月時才能緩慢達到穩態濃度,本次研究中的中國患者在治療8周時藥物達到穩態濃度。
相關資訊
2025-06-26
2025-06-19
2025-06-06
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