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央視網消息(記者 董淑云 編導 林濤):2月9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療隊馳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抵達后24小時內完成所有物資、工作場地準備和人員培訓,整建制接管重癥病區。央視網記者專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楊揚,聽他分享關于重癥病區管理和救治模式的思考。
?
央視網記者:中山三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接管重癥病區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遇到過哪些困難?
楊揚: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其實最初的困難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我們是多學科的團隊,在陌生的環境下開展救治工作,需要整合大家的思路,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醫療的流程,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盡快地去磨合。
第二個是要求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因為我們是收到通知,24小時就趕到了武漢,那么要在24小時之內就開始收治重癥病人,我們之前的技術準備,各種設備、環境、場地、人員之間的分工,各方面的準備也要做到位,才能保證我們初期救治的安全。
?
央視網記者:目前醫療隊所在病區重癥患者的救治情況如何?
楊揚:我們的工作目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醫護零感染。圍繞這個工作目標,我們搭建了一個緊密合作的管理團隊。病人平均年齡接近64歲,平均的住院日是16.5天。從整個治愈的情況和療效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
央視網記者:作為醫療隊隊長,在救治工作中有沒有總結出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楊揚:我們首先是搭建一個多學科管理的團隊。因為剛才講了,病人很多是高齡的病人,同時合并了很多基礎疾病。所以除了重癥感染、呼吸的團隊以外,我們把心血管、神經疾病、消化、內分泌、血液等這些疾病的專家一起整合,形成一個多學科的精細化管理團隊。堅持制定多學科的方案,同時在管理上,做到個體化。所謂個體化就是一個病人一個方案,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方案的實施,保證他的治療效果。
?
央視網記者:馳援湖北,中山三院率先派出了醫院特色專科的專家,他們在一線救治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楊揚:我們這個救治團隊,在醫生團隊里有33個醫生,幾乎涵蓋了十幾個學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發揮了我們三院在精神心理、營養支持和康復醫學這塊的優勢。醫院派了三位這方面的專家,加入了我們的團隊。
在營養方面,因為很多病人是在隔離病區,也沒有陪護,醫院能夠提供的營養餐有的時候也難以完全滿足病人的個體化的需要。我們醫療隊把自己的一些營養物資捐獻出來,包括一些營養液、水果、食品,盡可能地滿足病人的一些需要。
同時在心理干預方面,我們心理科的教授定期會進行查房,和病人進行一些溝通。我們也有心理方面的護士,來鼓勵病人,讓病人提高恢復的信心。
同時在康復這一塊,鄭海清教授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專門制定了一些評估量表,評估一些方案,還有一些個體化的方案,這些都加快了病人的恢復。特別對合并一些基礎病的、老年病人來說,營養支持、心理干預和康復訓練,使他們能夠在治療肺炎和其他合并癥的同時,能夠得到更快的康復。
?
央視網記者: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你怎樣看待接下來的疫情走向?
楊揚:應該說到目前我們整個的抗疫過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從全國到武漢,到我們整個光谷院區,我們都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相信不會太久的時間,將會最終戰勝疫情。
?
央視網記者:這一次支援武漢的醫療救治工作對你們今后的工作與生活會有哪些影響?
楊揚:其實我們返回廣州、返回我們的工作崗位以后,我覺得要繼續發揚我們的援鄂抗疫精神,這些精神我覺得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壯語。我覺得首先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實際上對我們醫護人員來說,要把病人的安危,把救治病人放在第一位。同時我覺得這是一個踐行使命的過程,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們的醫者初心,踐行我們守護病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