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吞咽障礙康復管理指南(2023版)》正式發表

發布人: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23-12-31

近日,《中國吞咽障礙康復管理指南(2023版)》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正式發表。該指南是中國吞咽障礙首席專家竇祖林教授牽頭及策劃,由數十位吞咽障礙領域及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共同努力與智慧的結晶。一經發表后,受到了吞咽障礙領域以及不同專業同道的廣泛關注。

image-20240126165417-1

本指南工作組(按姓氏拼音排序)

image-20240126165428-2

2013年、2017年竇祖林教授牽頭,先后發布了《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3版、2017版)》,對規范中國吞咽障礙的臨床實踐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歷經數年,國內的吞咽障礙臨床、治療與護理等研究積累了更豐富的證據資料。但各種評估、治療的手段及技術層出不窮,亦更需要有足夠的循證證據研究來確認其有效性。

本指南圍繞吞咽障礙的篩查與評估、干預治療、營養管理、口腔護理4個方面,按PICO原則確定了102個關鍵問題,對收集的問題經指導委員會、共識專家組討論,最終凝練形成了16個基于循證的臨床問題。

指南工作小組在專業的方法學專家指導下對納入的關鍵問題按照PICO原則進行拆解,分別在英文數據庫包括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文數據庫包括中國知網(CNKI)、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CBM)、維普、萬方數據庫進行全面、系統的檢索。采用WHO推薦意見分級的證據質量評價及推薦強度評級(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進行證據分析。

按照分工,在方法學專家組的指導下,按內容分為篩查與評估、干預治療、營養管理、口腔護理4部分,分別由溫紅梅教授、衛小梅教授、唐志明教授、肖倩教授任組長,負責有關內容的文獻檢索、分析與撰寫,并采用德爾菲調查問卷由專家組成員進行投票評分并提出修改意見,歷經9月余,共同撰寫完成了《中國吞咽障礙康復管理指南(2023版)》。該指南為醫務人員處理吞咽障礙評估、治療、營養和護理常見問題提供了證據等級及推薦強度,對吞咽障礙的現下診療和未來的規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價值。

image-20240126165448-3

△問卷調查內容與設計

本指南對16個相關的臨床問題表述方式采用三段式說明。包括(1)提出問題:問題的凝練來自于臨床實踐,圍繞某個方面(篩查、評估、干預、治療、護理)經過思考需要解答而又互為關聯的集合問題;(2)推薦意見:針對問題給出證據等級、推薦強度,基于臨床價值的推薦理由;(3)推薦意見說明。以下就4部分內容分別列舉1個問題作為示例:

評估類問題

針對“吞咽造影和/或喉鏡吞咽檢查是否是口咽部吞咽障礙的首選方法,是否推薦盡早實施?”問題,指南證據等級列為中等,強推薦。在推薦意見說明中共檢索了4項吞咽造影相關的原始研究、1項納入8篇與喉鏡吞咽檢查相關文獻的Meta分析及3項原始研究,GRADE分級分析結果表明,在進行吞咽障礙篩查和臨床評估后,對吞咽障礙者應盡早進行吞咽造影檢查和喉鏡吞咽檢查。針對吞咽功能評估兩者各有特點,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治療類問題

針對“導管球囊擴張術是否可以改善神經性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問題,指南證據等級列為中等,強推薦。導管球囊擴張技術是由竇祖林教授團隊率先在國內運用、推廣。本指南文獻檢索了1項包含8篇RCT研究的Meta分析、5項原始研究進行分析總結,表明導管球囊擴張治療作為環咽肌功能障礙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強烈推薦應用,但使用時需要注意適應的人群。

營養類問題

針對“管飼營養是吞咽障礙干預的首選,哪種管飼喂養有利于改善吞咽障礙患者的臨床結局”問題,指南證據等級為高等級,強推薦。推薦意見說明中對6項原始研究文獻進行GRADE分析,結果顯示使用間歇置管管飼患者吞咽功能有顯著改善。因此,間歇置管在吞咽障礙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改善吞咽功能、減少誤吸等相關并發癥,在對患者進行咽反射評估后,在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該種方法進食。

護理類問題

針對“口腔護理能否改善吞咽障礙患者的口腔清潔度、降低肺炎發生率?”問題,指南證據雖為低等級,但值得強推薦。推薦意見說明中納入2項分別納入5篇、16篇RCT的Meta分析的結果表明口腔護理能夠提高口腔清潔度、降低患者的肺炎發生率。其中刷牙沖吸式口腔護理和手指型牙刷協助刷牙法都有別于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在改善患者相關健康結局的同時,提高患者舒適度,節省時間、操作簡單,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