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培養結碩果,厚積薄發放光彩

發布人: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23-07-17

祝賀精神醫學教研室朱麒老師榮獲校級教師教學競賽公選課組二等獎,張明老師等榮獲校級本科教育教學二等獎。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醫學教研室捷報頻傳,朱麒老師延續教研室的優良傳統,發揮出色,榮獲中山大學第十一屆教師教學競賽公選課組二等獎;張明、關念紅、鄭倆榮、甘照宇、王珊珊老師等組成的教學團隊獲得中山大學第十一屆校級本科教育教學獎二等獎,實現我院精神醫學教研室在該獎項的突破。

教師教學競賽是中山大學傳統競賽項目,旨在提高中山大學教師教學水平、強化教學能力、展示教師風采。在今年第十一屆競賽中,朱麒老師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先進的教學理念等,經過院賽、教學設計等環節的層層突圍,一路闖進決賽。在2023年7月1日于南校區舉行的決賽中,朱麒老師以“陽光總在風雨后——認識PTSD”為主題,通過多媒體展示、師生互動、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將晦澀的精神醫學理論知識以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形式娓娓道來,令人印象深刻,榮獲公選課組二等獎。

image-20230809101509-1

△朱麒老師在教師教學競賽現場

image-20230809101516-2

△朱麒老師獲獎證書

這是繼去年精神醫學教研室張明老師榮獲第十屆教師教學競賽通識課組特等獎后的又一佳績。在以張晉碚教授為代表的前輩以及關念紅教授、陶炯教授、吳小立教授、魏欽令教授等為代表的資深優秀教師的言傳身教下,精神醫學教研室年輕教師們茁壯成長。教研室持續探索發展以“以老帶新、以賽促教、階梯式培養”理念為指導的教師人才培養模式,顯著提高了青年教師的理論授課以及臨床實踐教學水平。近年來,精神醫學教研室在各類教學比賽中屢獲佳績,即為明證。從源頭抓起,立德先立身,樹人先樹己,優秀的師資也助力學生的成長,精神醫學教研室在見習、實習及規培質量評價中多次名列前茅。2016年至今,精神醫學教研室每年均獲得院級本科教學綜合貢獻第一名。

image-20230809101522-3

△張晉碚教授指導年輕教師進行臨床實踐教學

精神醫學教研室不僅僅重視年輕教師的成長,更重視“新醫科”背景下卓越醫生的人才培養。教研室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更新和探索。近些年來,教研室有72人次參與32本教材編寫(含副主編),其中國家規劃教材23本;獲國家級教改課題1項,省級8項,校級12項;以張晉碚教授、關念紅教授教授為代表的優秀教師多次獲得省級和校級獎勵。教研室所承擔的《精神病學》課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精神病學實習教學基地、省級課程教學團隊、校級雙語課程、校級精品課程、校級重點教材建設、校級線上一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校級課程思政課程等。

image-20230809101526-4

△精神醫學教研室參編教材(部分)

在關念紅教授的指導下,張明、鄭倆榮、甘照宇、王珊珊等老師針對《精神病學》課程傳統教學存在的內容抽象復雜、理論實踐脫節、職業認同不足等問題,基于關聯主義和新構建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以“崗位勝任力的培養”為導向,以“混合閉環,全境模擬,內化于心”為理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通過“優化課程內容、全境模擬教學,信息技術賦能、打破時空壁壘,學科交叉覆蓋、深化精神世界”實現“讓理論立體生動、讓實踐觸手可及、讓思政內化于心”,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授學生以漁,強調思維(臨床思維、科研思維、思政思維)的培養,形成具有鮮明社會主義特色的“理論+思維+實踐”三位一體的精神醫學教學方法,培養了一批“思辨力佳、勝任力高、凝聚力強”的新時代優秀精神心理科醫生。該方法能有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符合新醫科背景下對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要求,兼具普適性和推廣性。因此,作為教學成果榮獲校級本科教育教學獎二等獎。

image-20230809101530-5

△教師模擬標準化病人在教學中的運用(授課教師:張明,模擬教師:朱麒)

捷報頻傳,不僅是對個人和團隊的肯定,更是對精神醫學教研室全體教職工的鼓舞。作為一支教學能力出色的傳統強隊團隊,不僅承擔和參與了近十門課程(含北校區各臨床專業的《精神病學》《醫學心理學》,護理本科的《精神科護理學》、預防醫學的《醫學倫理學》、臨床醫學五年制《全科醫學》及《災難求生與救援》、通識課程《心理健康》以及《腦科學與腦疾病》等)的理論授課,也承擔著見習、實習、住培教學等臨床教學任務。精神醫學教研室在教研室主任陶炯教授、副主任吳小立和魏欽令教授等的帶領下將繼續致力于精神健康教育事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為培養合格精神衛生人才及普及公眾精神衛生知識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