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網】武漢患者發來感謝視頻,中山三院抗疫隊伍再聚回憶“武漢故事”!
“在你們的精心照顧和治療下,我獲得了新生,你們把我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感謝你們精湛的醫術和愛心!”
“想到在治療的日日夜夜,你們不怕臟、不怕累,不怕病毒傳染的危險,彰顯了醫護人員治病救人的崇高品德,我從心里佩服你們,你們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
“當我知道中山三院獲得國家表彰,我特別高興,你們當之無愧!”
一幕幕的畫面在大屏幕上播放,而這些簡樸的語言是曾被悉心救治過的武漢患者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友最真摯的告白。

9月16日下午, 為弘揚抗疫精神、凝聚奮進力量,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隆重舉辦“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奮斗力量——中山三院弘揚抗疫精神分享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保健局局長馬文峰,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中山三院院長戎利民,中山三院黨委書記丘國新等領導嘉賓及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們出席了大會。

馬文峰致辭

蘭平致辭

戎利民致辭
馬文峰在致辭中表示,中山三院反應迅速、快速支援,其創新并實施的救治模式獲得了國家推廣,充分展現了國家隊水平,也讓武漢患者感受到了廣東醫療隊的水平和溫度,為抗擊疫情貢獻了廣東力量。

院長戎利民則特意風險了中山三院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的感受:“當時的心情非常的激動,尤其是聽到說廣大醫務工作者是最美的天使,他們的名字和功績,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今天中山三院取得的成績不僅僅是屬于‘三院人’,更是對全體醫護人員的褒獎。”
分享抗疫故事:有溫度、有責任、有人情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獲得者、援鄂隊員、青年戰役突擊隊隊長段孟岐護長與援鄂隊員孫國亮副主任醫師作為醫療隊員代表,朗誦了他們在抗疫前線寫下的戰役日記選段,帶領大家重溫了那一段段驚心動魄又溫暖感動的武漢抗疫往事。
段孟岐護長:田阿姨看到我綻放了一個大大的笑容,她說:“你要常常來看我啊,有你在我就不會死。”;2月12日我的一個患者不幸離世,49歲的人生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劃上了句號,他的太太很冷靜,請求我們給她半個小時的時間,因為先生生前非常愛整潔,她想親手給她清理并換一身體面的衣裳。
孫國亮副主任醫師:看著即將清空的病區,這是我們為之奮戰了50天的工作也接近了尾聲,同班的護士已經雀躍不已,而我想起了院長廣州的女兒,希望她記住這次疫情,敬畏生命。
此外,在分享會上,中山三院護理部主任、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陳妙霞,中山三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援鄂隊員李洪濤,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中山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中山三院感染科護士長李莉莉,分別分享了馳援武漢、塞爾維亞與堅守廣州大本營時發生的難忘時刻。
今年50歲的呼吸內科主任李洪濤17年前就曾奮戰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當時還是一名研究生的他,目睹過自己的倒是張天托教授作為醫療專家組員參與“非典”患者的救治后不幸感染的過程,面對前所未見的疫情,這次輪到了他站到了第一線,“在接到廣東省征召通知后,我是第一個報名的,到達距離最早發現疫情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過數公里內的定點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后,立即接管醫院‘最重災區’呼吸內六病區。”
“當時由于病區之前并非是傳染病區,廣東醫療隊接管時,隔離防護設施簡陋,緩沖區空間昏暗狹小。呼吸病區一線醫生嚴重不足,近80名患者的重病區,只有2位眼科醫生守著。”李洪濤回憶道,那個時候不但要負責開醫囑、書寫病程和搶救記錄等瑣碎臨床工作,還要日常管理25名患者,身體即便疲勞不堪也要堅持夜間值班。
中山三院護理部主任、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陳妙霞表示,正是由于中山三院醫護人員的不喊苦、不叫累的精神,成為“最有效率”:到達24小時后即接受病人,48小時收滿病人,“最團結”:護理團隊、醫護之間互相打氣,溝通順暢;“最有戰斗力”:病區收治危重病人數量最多,救治率高于平均水平的隊伍之一。
而一直堅守在廣州大本營的李莉莉,談起疫情高峰期的那段日子依然心有余悸,從1月20日起到4月份,整整2個月的時間沒有回過家,雖然廣州當時不是疫情高發區,但是對于疑似發熱患者一刻都不能松懈。
“2月中旬的時候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受疫情影響,這位精神病患者已經停藥1個月,情緒出現極大的波動,甚至有暴力傾向,由于有發熱的現象,不少醫院不敢收治入院。”李莉莉表示,病人根本無法溝通,冒著極大的風險,足足用了4個小時才完成CT和核酸檢測。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分享會后,中山三院黨委書記丘國新攜醫務人員代表領誓宣讀醫師誓言,在場全體醫務人員重溫最初步入醫學殿堂時的誓言,場面震撼激昂。大家紛紛表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醫療工作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重溫:中山三院是如何抗疫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山三院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全院上下以高度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筑起抗擊疫情的“紅色防線”。
科學部署,全力搶占疫情防控主動權。全院“一盤棋”,在廣州(天河、嶺南院區)實施“三步走”方案,打造“樣板式”院感防控體系;在梅州(粵東院區)啟用獨棟感染樓,為當地百姓筑起國家隊的堅固抗疫堡壘。截止7月20日,抗疫總投入達13743.65萬元。作為中山大學新冠醫療專家組牽頭單位和中山大學系統唯一省級定點收治醫院,全力協助兄弟醫院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同舟共濟,援派醫療隊盡顯使命擔當。共派出5批次175人支援湖北,是省內派出援鄂醫療隊員最多的醫院;選派1名專家援助塞爾維亞、4批醫護人員參與海外撤僑、5名專家指導省內重癥患者救治,是累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醫院之一。
黨建引領,用專業和堅守齊心戰疫。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抗疫始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援鄂175名醫護人員中,54人為黨員,高知黨員占50%。在抗疫一線,組建兩支臨時黨支部,共有87名醫護人員遞交入黨申請書或思想匯報,黨組織擇優確定入黨積極分子31人、發展對象1人,接收中共預備黨員55人。醫院黨委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宣教和輿論引導工作,在各級主流媒體發布超900篇文章,凝聚起強大戰疫正能量。
立體救治,援漢醫療隊救治經驗獲推廣。援助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實施“多學科、立體、個體化綜合救治模式”,取得了77名重癥患者治愈65例、重癥患者平均住院日22?天、病死率2.6%(同期文獻報道平均住院日30-40天、病死率49.0%-61.5%)、隊員零感染的出色成績,救治模式獲國家推廣。
云上三院,創新診療方式為公眾紓困解憂。在省內率先上線互聯網醫院,研發“云上三院”掌上智慧醫療平臺,包含“新冠風險自評”“疫期心理自測”“心理遠程診室”“方艙之聲”四個板塊,后整合推出“云上三院?粵心琴”板塊,登錄“粵省事”及“穗康碼”,在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大愛無疆,三院人奮力書寫戰疫精神。不論是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教授團隊,還是展現出“95”后一代責任擔當的“朱海秀”們;不論是鐵血男兒,還是巾幗英雄,都在無比艱險的抗疫戰場上時刻彰顯著“醫德至上、博積精勤”的三院精神,先后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