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老年認知變差根在腦小血管 年輕時焦慮、失眠疑為先兆
? ? ? ?隨著神經醫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尤其是影像技術和診斷學技術的進步,早先一些在宏觀層面難于判斷的腦部疾病,現在都可以在腦小血管層面找到病因。而通過系統的分析這些腦小血管病變發現,人類的年齡越大,腦小血管疾病出問題的概率就越大。
? ? ? “90歲以上100%患病,80歲以上90%患病,而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則超過了六成。而研究發現,很多腦小血管病變,其實在年輕時期就有了先兆癥狀,比如失眠、抑郁、焦慮等”。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候任主委、中山三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教授表示。
中山三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教授表示,腦小血管病在老年,尤其是高齡老人群體中的發病率極高。
? ? ? ?為了更好的研究腦小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4-6日,由中山三院神經內科聯合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八屆嶺南國際神經病學與神經免疫學大會在穗召開。大會同步啟動中南腦小血管病聯盟,匯聚中南六省的神經內科專家共同應對這一高發病種。
大咖齊聚羊城研究腦小血管
? ? ? ?據悉,本次為期三天的會議內容包括神經免疫性疾病、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疑難病例和神經護理等。
? ? ? ?大會特別邀請神經領域著名的神經免疫學專家、神經病學專家、廣東省從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分享神經病學與免疫學領域的臨床經驗、診療指南、研究進展及對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本次大會特設腦小血管病分會場。
? ? ? ?為響應國家及醫院的號召,滿足建設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的需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牽頭,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南腦小血管病聯盟,省內46家醫院為聯盟成員單位。
? ? ? ?聯盟將為廣大臨床工作者提供一個專業的學術交流平臺,展示了國內外神經病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診治規范。在此基礎上,開展對基層醫院的技術指導,以及對于腦小血管病患者的有效救治,做好專科聯盟內患者有序轉診,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金額整體效益。
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分會主任委員、中山三院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胡學強教授。
? ? ? ?大會主席、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分會主任委員、中山三院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胡學強教授表示,在眾多的腦小血管病中,以血管危險因素相關的小動脈硬化型腦小血管病最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急性腔隙綜合征、姿勢平衡/步態異常、認知功能下降、精神和情感障礙、睡眠障礙、尿/便括約肌功能障礙等,由于上述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并且在老齡人群中腦小血管病常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老齡退行性疾病共病,腦小血管病的臨床識別與干預往往滯后。“這也正是我們牽頭發起聯盟,病致力于腦小血管病研究的原因所在,我們希望通過宣傳、普及,來提升大眾對這一疾病的認知,及時有效的得到規范治療。”
"90"后群體百分中招 ? 年輕時許多信號被錯過了
? ? ? ?陸正齊教授表示,腦小血管病是一組以累及腦部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和小靜脈病變為主的腦血管病。在90歲以上這一特定的“90”后群體中,發病率高達100%。
? ? ? ?腦小血管病常見的類型分為六種:最常見的類型是高血壓、糖尿病、高鹽等動脈硬化相關的危險因素誘發的小動脈硬化性腦小血管病;第二類是以皮質病變為主的遺傳性血管淀粉樣變;第三類是皮質下病變為主,在基底間、腦干、小腦發生的非淀粉樣變的遺傳性腦小血管病;第四類是炎癥/免疫相關性的腦小血管病;第五類是靜脈膠原系統來源的腦小血管病;第六大類是其他腦小血管病,主要包括有血管危險因素的AD 阿爾茨海默病(AD)、發生損傷的腦血管病等。
大會同步啟動了中南腦小血管病聯盟,匯聚中南六省神經醫學專家共同應對這一高發病種。
? ? ? ?“從疾病的分類當中,我們就能明白這一疾病是有著明顯遺傳傾向的”。陸正齊表示,帶有某些特定基因突變的人群,到了一定年齡后,是一定會發生腦小血管病變的。而這些患者在其年輕時或壯年期就出現過一些先期的癥狀,比如失眠、焦慮、抑郁。如果再結合家族中老人有腦小血管病病史,這些人群在青壯年期就應該接受觀察、隨診、干預。
健康飲食習慣 能有效預防
? ? ? ?據悉,在眾多導致腦小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中,排名第一的元兇是高血壓,我國有一億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而且大多數是鹽敏感性高血壓,居世界首位,這也導致我國腦小血管病患者非常多。
? ? ? ?此外,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高齡因素,在不伴有高血壓時也能延遲認知、損害血管及免疫系統造成腦小血管病。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高血脂、Aβ淀粉樣蛋白和基因變化。
? ? ? “這些因素和飲食習慣、肥胖有著密切的關系”,陸正齊教授表示,腦小血管病的預防,首先就應該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開展,特別是高血壓的控制;此外還需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證充分的、規律的睡眠,適當開展體育運動。
? ? ? “飲食習慣與腦小血管病密切相關。國人喜歡喝稀飯、白粥,少吃青菜,多攝入肉食,且食物鹽分含量高,尤其老人由于口齒不便更是如此,這便導致了各類維生素的攝入不足,為日后血管病的誘發埋下了隱患。因此改變腦小血管病患者的飲食習慣同樣非常重要。”
采寫 ? ? ?南都記者王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