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系列丨膠質瘤的綜合治療①——什么是膠質瘤?
當你被診斷為膠質瘤時,可以理解,這些突如其來的消息對你和你的家人來說是多么難以接受,尤其是在當時你的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和你一樣,很多人會覺得醫學術語太復雜,難以理解。
要知道,當你打開一扇門,如果門后是一個你完全不了解的空間,或者你聽到也不懂門后具體是怎樣的人(非專業人員)的話,人往往會感到恐懼,寸步難行。
但如果我告訴你,那是你每天休息的房間,你就算蒙著眼,你也知道如何前進。
因此,希望我們可以通過這系列小短文幫助到你。
膠質瘤是什么?
?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究竟膠質瘤是什么?
腦膠質瘤是指異常的或不可控制地生長的腦細胞。原發性腦膠質瘤指腫瘤起源于腦細胞本身,而不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膠質瘤根據不同的形態(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和基因表達(內在的本質)分為低級別膠質瘤和高級別膠質瘤,分別表現出不同的生物學行為(是否容易復發、轉移)。低級別膠質瘤主要表現為細胞低速的分裂增生,一般病程較長;而高級別膠質瘤則表現為高速的細胞分裂增生以及伴隨的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腫瘤的缺氧、壞死,一般病程較短。
往往我們會用這樣一個比喻幫助我們理解。如果把腫瘤分級也像社會上好人與壞人一樣分類,把良性腫瘤看作“好人”的話,那膠質瘤無疑是“壞人”。但是壞人也有不同的程度,有像“古惑仔”電影中的“陳浩南”那么重感情,講義氣的,雖然對社會影響不算太壞,但是,他終究還是黑社會,面對法官的審判——還是壞人。
低級別膠質瘤周圍水腫較輕,對周圍組織影響較小
也有像“靚坤”一樣心地殘忍、手段毒辣的窮兇極惡的壞人,對社會及周圍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高級別膠質瘤內有出血壞死,水腫重,對周圍組織影響甚大
值得注意的是,低級別膠質瘤在細胞增生過程中,可能會“蓄積”新的突變,從而使其向高級別膠質瘤轉變(惡變)。還是打個比喻吧:如果低級別膠質瘤看作小偷(壞人),如果不及早捉起來(手術切除),教育改造,嚴密監督(醫學上定期復查很重要!),也有一部分低級別膠質瘤會復發(再次去偷竊犯罪)或者升級為高級別膠質瘤(惡人),那就會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破壞大腦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那腦膠質瘤一般有什么癥狀表現呢?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究竟膠質瘤是什么?
腦膠質瘤是指異常的或不可控制地生長的腦細胞。原發性腦膠質瘤指腫瘤起源于腦細胞本身,而不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膠質瘤根據不同的形態(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和基因表達(內在的本質)分為低級別膠質瘤和高級別膠質瘤,分別表現出不同的生物學行為(是否容易復發、轉移)。低級別膠質瘤主要表現為細胞低速的分裂增生,一般病程較長;而高級別膠質瘤則表現為高速的細胞分裂增生以及伴隨的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腫瘤的缺氧、壞死,一般病程較短。
往往我們會用這樣一個比喻幫助我們理解。如果把腫瘤分級也像社會上好人與壞人一樣分類,把良性腫瘤看作“好人”的話,那膠質瘤無疑是“壞人”。但是壞人也有不同的程度,有像“古惑仔”電影中的“陳浩南”那么重感情,講義氣的,雖然對社會影響不算太壞,但是,他終究還是黑社會,面對法官的審判——還是壞人。
低級別膠質瘤周圍水腫較輕,對周圍組織影響較小
也有像“靚坤”一樣心地殘忍、手段毒辣的窮兇極惡的壞人,對社會及周圍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高級別膠質瘤內有出血壞死,水腫重,對周圍組織影響甚大
值得注意的是,低級別膠質瘤在細胞增生過程中,可能會“蓄積”新的突變,從而使其向高級別膠質瘤轉變(惡變)。還是打個比喻吧:如果低級別膠質瘤看作小偷(壞人),如果不及早捉起來(手術切除),教育改造,嚴密監督(醫學上定期復查很重要!),也有一部分低級別膠質瘤會復發(再次去偷竊犯罪)或者升級為高級別膠質瘤(惡人),那就會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破壞大腦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那腦膠質瘤一般有什么癥狀表現呢?
主要是顱內壓升高的癥狀,可以表現為頭痛、惡心及嘔吐、癲癇(老百姓俗稱“羊癲瘋”,“抽筋”等)、視物模糊(看不清)等癥狀。有些位置的膠質瘤還可以有特殊的表現,如中央區膠質瘤可以引起運動與感覺的障礙(手腳無力、手腳麻木等);語言區膠質瘤可以引起語言表達和理解的困難(心里知道但說不清,聽不懂等)。
所以,一旦檢查懷疑膠質瘤,最好還是盡快到專科醫生咨詢。不要怕!醫生是你最緊密的戰友,會給你專業的建議和指引。下期,我們將為大家科普目前膠質瘤的綜合治療。

梁朝峰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神經腫瘤專科主任
現任廣東省醫學會神經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衛生信息網絡協會神經外科信息化應用分會副會長,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神經腫瘤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神經損傷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用耗材管理學會臨床創新成果轉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州市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委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神經腫瘤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神經腫瘤分會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療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分會委員,擔任Frontiers in Oncology 和Cancer Medicine雜志評審專家。
主要從事顱內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綜合手術、放療、化療、電場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前沿治療手段,尤其對膠質瘤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2015年赴美國訪問學習,從事膠質瘤的基礎實驗研究。目前圍繞膠質瘤的相關研究,在國際知名SCI期刊發表論文12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和中山大學5010臨床研究,獲批專利3項。
擅長:各種神經腫瘤的微創手術,尤其是術中喚醒下功能區膠質瘤手術,多模態手段輔助功能區腫瘤手術,腦干深部病變手術,膠質瘤和轉移瘤等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和臨床研究,開展電場治療等新型治療在膠質瘤中的臨床研究。
出診時間: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