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神外.影像學術沙龍”—多學科對話促進創新與發展
立冬是收藏的季節,但神經外科與影像科的互動卻依然火熱如潮!11月11日第一期“神外.影像學術沙龍”如期舉辦,來自神經外科、影像科多達30余名醫生齊聚一堂,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神經外科疾病與醫學影像學的學科對話。
沙龍由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郭英教授、神經外科科主任王輝教授和放射科主任覃杰教授、康莊教授以及王曉紅書記等共同牽頭組織,旨在通過多學科對話,搭建跨學科學術交流平臺,交流神經外科臨床與影像學相關前沿進展,解決臨床診療過程中的難點,實現神經外科疑難病的多學科診療,與國際精準醫學接軌,進一步打造我院“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的品牌實力、培育國際一流的學術研究型團隊,最終造福患者,服務社會。

會議伊始,放射科主任覃杰教授進行開場致辭。覃杰教授表示,這是兩個科室在過往非常緊密聯系的基礎上,共同轉向專科亞專業方向更為深入發展的開始。隨后,會議邀請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郭英教授致辭。郭英教授首先肯定和稱贊神經外科和放射科這次重要的學術活動,是兩個科室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開始,為兩個科室加強亞專科建設與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希望兩個科室未來能夠在”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中,攜手建設國內外一流的神經影像學科。接著,神經外科王輝教授致辭。王輝教授表示,神經外科的發展離不開放射科的大力支持,放射科猶如神經外科的左膀右臂,不斷的創新和技術設備的升級,使得我院神經外科的發展能夠緊跟國內外神經外科領域發展的步伐。

在分享環節,放射科郭若汨教授首先帶來了“磁共振定量技術在顱腦疾病中的應用進展”的精彩演講,通過學習,神經外科同事不僅對目前磁共振最新技術及我院能夠完成哪些高質量的磁共振序列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在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對于解決許多神經外科臨床難題有了更多的思路。

然后,神經外科何海勇教授講述“顱鼻眶區病變的手術處理”,針對臨床手術中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神經外科提出的顱鼻眶病變的臨床影像分型方面,詳細介紹神經外科如何將臨床、解剖與影像相結合,并通過大量的病例驗證,幫助大家加深對顱鼻眶病變和診療過程中影像學應用的認識。

接著,放射科康莊教授以”影像技師助力神經腫瘤診治的經驗分享”將會議推上了高潮。康莊教授向大家介紹了我院影像科十幾年深厚的技術沉淀,尤其是在規范影像技術參數、優化掃描流程方面取得的成果。這些成果為保障醫學影像資料的高質量輸出、提供優質的臨床輔助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會議由神經外科梁朝峰教授畫龍點睛,以“你是我的眼?——三維功能影像護航神外診療新趨勢的探索”為題,探討了目前神經外科在神經影像領域”在做什么?能做什么?將做什么?”等問題,緊密圍繞人工智能、功能影像和影像組學等神經影像學前沿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并介紹了神經影像發展的合作思路。

第一期“神外·影像”學術沙龍成功舉辦,標志著我院神經外科學與影像學的協作,朝著深度發展的方向邁進。沙龍以其獨特的方式將各個學科優勢整合起來,實現跨學科互補。通過圍繞學科間共同關注的問題,將影像與臨床實際相聯系并舉辦專題講座和討論,有效提高大家臨床診斷能力,拓寬了神經外科疾病與影像領域的臨床研究思路,促進我院高端影像技術更好的為臨床診斷與研究服務,共建我院的”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平臺,助力實現“打造一流學科、一流影像,共建一流醫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