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科研】竇祖林教授團隊在吞咽障礙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Dysphagia發表系列研究

發布人: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22-05-10
?

2022年4月22日,中山三院腦病中心康復醫學科竇祖林教授收到來自Dysphagia雜志主編 Shaker 教授的郵件,郵件告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features and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 brain activity for assessing swallowing differences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risk of dysphagia,吞咽造影聯合靜息態fMRI評估輕度認知障礙合并吞咽障礙風險患者的吞咽特征研究”論文已被接收,擬于近期發表。這也是竇教授團隊近三年在Dysphagia雜志上發表的第四篇文章,迄今為止在該期刊發表的第六篇文章。

Dysphagia雜志主要發表胃腸病學、神經病學、耳鼻咽喉科學、放射學、口腔醫學、康復醫學、言語病理學、護理學、營養學等多學科與吞咽相關的吞咽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最新前沿原創性文章,是致力于研究多學科融合并以吞咽障礙命名的唯一期刊,作為美國吞咽障礙研究學會、歐洲吞咽障礙學會以及日本吞咽障礙康復學會等國際上三大吞咽學會的共同會刊,確立了吞咽障礙領域里國際知名學術頂級期刊的地位。現為季刊,一年只有四期,刊發論文數量有限。在Dysphagia期刊發表原創性研究成果,是從事吞咽障礙領域研究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愿望,代表了吞咽障礙研究的實力與水平。

?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仍是世界人口大國,吞咽障礙患病率高,然而與國際相比,中國還缺少自己的吞咽障礙流行病調查數據。竇祖林教授作為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障礙康復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吞咽障礙康復的引領者,他帶領組織了中國14個省市多中心聯合開展中國特定人群的吞咽障礙流行病學調查。2021年在Dysphagia期刊上發表原創研究成果“Prevalence of Dysphagia i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5943 Participants 2021;36(3):339-350),5943名中國特定人群吞咽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竇祖林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張夢清博士和李超主治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納入了中國的幾大常見吞咽障礙疾病人群,包括老年人、腦卒中、頭頸癌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吞咽困難的患病率,探討了吞咽障礙與營養狀況之間的關系。首次報告了中國的吞咽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數據:51.14%的腦卒中患者、34.4%的頭頸癌患者、48.3%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和19.2%的健康老年人存在吞咽障礙,這些吞咽障礙者的營養不良風險顯著增加。

鼻咽癌也稱“廣東癌”,是華南地區發病率較高的一種腫瘤疾病,放射治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有非常好的療效。但是由于放射治療同時會對腦組織及顱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很多患者在治療若干年后會出現吞咽障礙。國際上都認為鼻咽癌放化療后的吞咽障礙為不可逆損傷,康復效果有限。竇教授團隊2022年初在Dysphagia期刊上發表了原創文章,“Effect of Intensive Oropharyngeal Training on Radiotherapy-Related Dysphagia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Epub ahead of print)”,通訊作者竇祖林教授、唐志明主治醫師,第一作者趙妃治療師。該研究探討在常規的基礎訓練上,強化口咽功能訓練對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吞咽的影響,包括:舌制動吞咽、導管球囊擴張、個人直接喂食訓練等。研究結果發現,強化口咽訓練可以改善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顯著增加吞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這種強化訓練可以成為鼻咽癌群體的一種康復方法,為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的訓練方法提供了臨床規范與路徑,延緩鼻咽癌患者吞咽障礙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這類人群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

除了對特定人群吞咽障礙的研究,在解決環咽肌失弛緩這個難題的道路上,竇教授團隊也在一直探索與創新。早在2005年,竇祖林教授在國內首次創新性使用導尿管球囊擴張食管入口,改善環咽肌失弛緩,結束了神經性吞咽障礙在中國單純依賴鼻飼管喂食的歷史。經過多年探索與臨床實踐,竇祖林教授本人首次在Dysphagia期刊上發表了題為“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Modes on Cricopharynge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2012, 27(4):514-520)不同導管球囊擴張方式對吞咽困難患者環咽肌功能障礙的影響”的原創學術論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腦干病變后吞咽障礙干預的中樞通路調控機制研究(項目編號81071606)資助下的研究表明球囊擴張不僅可以作用于外周直接擴張失弛緩的環咽肌,更主要的機制是激活了中樞的神經調控,其中主動擴張比被動擴張更有效。

在此研究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明確球囊擴張改善吞咽功能的神經調控機制,竇祖林教授團隊孜孜不倦的進一步探索。2017年在Dysphagia期刊再次發表了“Change in Excitability of Cortical Projection After Modified Catheter Balloon Dilatation Therapy in Brainstem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2017;32(5):645-656),改良導管球囊擴張對腦干卒中吞咽困難患者治療后皮質投射興奮性的變化:一項前瞻性對照研究”,通訊作者竇祖林教授,第一作者衛小梅博士、副主任醫師,該研究明確改良球囊擴張對腦干卒中吞咽困難患者皮質延髓投射興奮性的影響,以及興奮性變化與咽運動學改變之間的關系,深入揭示了球囊擴張一方面促進外周的感覺傳入,增強腦干CPG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以吞咽任務導向的反饋訓練能進一步增強吞咽皮質向下傳導的沖動,因此提出神經性吞咽障礙外周-中樞-外周閉環神經調控模式作用機制的理論。

然而,隨著疑難復雜病例的增多,臨床上難以單靠球囊擴張“這個神器”來改善所有環咽肌失弛緩導致的吞咽障礙。神器不靈了怎么辦?竇教授結合在肌痙攣領域里的建樹與積累,再次創新性使用超聲、導管球囊聯合肌電引導環咽肌A型肉毒毒素精準定位注射治療,降低環咽肌殘余壓,突破了難治性環咽肌失弛緩癥的治療瓶頸。2021年在Dysphagia期刊上發表了原創研究成果“The Effect of Combined Guidance of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with Ultrasound, Catheter Balloon, and Electromyography on Neurogenic Cricopharyngeal Dysfunction: A Prospective Study(2022;37(3):601-611),超聲、球囊和肌電圖引導定位下的肉毒毒素注射對神經源性環咽功能障礙的影響:一項前瞻性研究”,第一作者謝夢姝博士后,通訊作者竇祖林教授、溫紅梅教授,竇教授團隊在吞咽障礙創新性道路上繼續前行!

在竇祖林教授帶領下,吞咽障礙項目團隊在此領域共發表了118篇論文,其中代表性論文他引167次,分別發表在Brain Stimulation、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Dysphagia、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Physiology & Behavior以及《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等雜志。?“吞咽造影數字化分析在腦干注重后吞咽障礙患者療效評估中的應用,2013,28(09):799一805”,一文被評為2018年度F5000論文。這些研究和成果有力推動了吞咽障礙亞專科發展,提高國內吞咽障礙的診治水平,造福更多神經性吞咽障礙患者。

?

?

?

?

?

竇祖林

教授,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康復醫學科學科帶頭人

專業特長:30余年來一直從事臨床醫療、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功能性吞咽障礙的評估與治療、肉毒毒素注射治療肌肉痙攣、腦損傷后的運動及認知障礙康復等方面經驗豐富,特別在神經性吞咽障礙領域的診治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作為中國吞咽障礙領域首席專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科研成果:竇祖林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吞咽障礙領域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本人主持面上項目4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在內的各類各級科研項目60余項;獲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5項;先后獲廣東省政府科學技術獎勵二、三等獎各一項;主持《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康復專家共識(2013,2017版)》《吞咽障礙膳食營養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19版)》等的編寫。主編《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吞咽障礙康復指南》、主譯《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一生透視》等專著教材12部;副主編參編專著、教材20余部。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60余篇,其中SCI收錄全文32篇。

任職及社會兼職:竇祖林教授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腦病中心副主任、康復醫學科學科帶頭人;中國康復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康復醫學會會長;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副總編輯;中國康復醫學會吞咽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技管理與評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毒素分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