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腦病中心胡昔權教授團隊榮獲2021年第三屆廣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發布人:精神與神經疾病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21-12-28

? ? ? ? 近日,廣東省醫學會通過組織專家經形式審查、初審、評委會答辯及終審等程序,從140個申報項目中評出獲獎項目36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14個,三等獎12個,科學普及獎2個),其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腦病中心康復醫學科胡昔權教授主持完成的“運動訓練促進腦卒中后神經功能恢復的神經血管重塑新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榮獲第三屆廣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 ? ? ?項目意義

? ? ? ?該項目明確了運動訓練對腦卒中后運動與認知功能障礙的保護作用,全面、系統地闡釋了運動訓練促進腦卒中后神經功能恢復的神經血管重塑新機制,為腦卒中后的神經可塑性理論提供了新的研究證據和理論支撐。同時,在國內率先開展臨床轉化,推動了雙側上肢訓練、運動想象和強制性使用等運動療法新技術在腦卒中后神經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為腦卒中后神經康復治療提供了新方案,提高了腦卒中后神經功能障礙的康復療效,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臨床意義和社會效益。

? ? ? ?主要科學發現

? ? ? ?腦卒中是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存活患者中有70-80%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胡昔權教授團隊在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和1項廣州市科技計劃重大專項的資助下,歷時10余年,針對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運動和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和機制開展系列研究,主要科學發現如下

? ? ? ?1.在國內外首次報道了運動訓練通過減少神經細胞自噬,促進內源性神經干細胞增殖(IGF-1/Akt通路)、遷移(SDF-1α/CXCR4通路)和血管新生,改善腦梗死大鼠神經功能的神經血管重塑新機制。

? ? ? ?2.在國內外率先研究外周炎癥對腦卒中后神經功能的影響,揭示腸源性T細胞對腦卒中后神經功能障礙的影響,發現迷走神經刺激對腸炎合并腦微梗死的保護作用。

? ? ? ?3.在國內首次證實了雙側上肢訓練技術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進一步拓展了運動想象和強制性使用等運動療法新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應用的適應癥;并較早采用fMRI方法明確了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腦功能重組機制。

? ? ? ?主要成果

? ? ? ?該項目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Neurology、《中華醫學雜志》、《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中國康復醫學雜志》等國內外專業領域內知名期刊上公開發表的2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在國際英文雜志發表論文10篇,中文核心10篇,已被他引396次,單篇最高正面他引51次,并獲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部分研究成果曾榮獲2018年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并分別被原國家衛計委十三五規劃教材《神經康復學》等4部教材∕專著和2019版《中國腦卒中后認知障礙康復專家共識》收錄與采納,臨床研究成果被省內外10余家三甲醫院引進和推廣應用。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團隊負責人胡昔權教授還榮獲廣東省衛健委“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榮譽稱號。此外,通過該項目的設施,累計培養研究生26人次,其中博士6人,碩士20人。綜上,該項目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為腦卒中后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康復和康復機制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