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教授團隊關于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轉化研究再獲重要突破
?
?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楊揚教授肝移植團隊和張琪教授生物治療中心團隊合作在國際干細胞臨床轉化主流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發表題為“A novel MSC-based immune induction strategy for ABO-incompatible liver transplantation: a phase I/II randomized, open-label, controlled trial”的最新學術成果。我院張英才副主任醫師、張杰濱博士、易慧敏主任醫師、鄭俊博士后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楊揚教授、張琪教授、易述紅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山三院為第一作者和最后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是目前國際上首個MSC應用在ABO血型不符肝移植救治急性肝衰竭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I/II期研究試驗,是MSC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的又一創新性成果。
急性肝衰竭起病急驟,病死率極高,許多患者需急診行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然而,供體器官短缺,患者難以短時間內獲得血型相符的供肝,因此ABO血型不符肝移植成為他們挽救生命的唯一選擇。但是,ABO血型不符肝移植術后容易發生嚴重的排斥反應、感染和膽道并發癥等,如何提高這類患者的療效是肝移植臨床目前急待解決的難題。間充質干細胞(MSC)是具有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一種成體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促進組織修復等生物學功能。本研究以ABO血型不符肝移植患者為研究對象,證實了應用MSC可達到利妥昔單抗抗排斥效果,同時顯著降低術后嚴重感染和膽道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了ABO血型不符肝移植的存活率,解決了急性肝衰竭患者救治和肝移植領域的臨床難題。
在中山大學和我院的支持下,2008年始,楊揚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的MSC臨床前研究,并與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項鵬教授、中山三院生物治療中心張琪教授組建了MSC在肝移植的臨床轉化應用團隊。楊揚教授牽頭于2014年獲批廣州市唯一的“干細胞技術臨床轉化基地”,于2015年獲批“廣東省干細胞臨床轉化與示范基地”,2016年中山三院順利成為國家衛計委首批30家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之一。經過十年余的努力,團隊在MSC的基礎研究到肝移植的轉化應用上取得了若干階段性成果,先后在《Journal of Hepatology》《Advanced Science》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近30篇,報道了國際上首例采用MSC治療肝移植術后缺血性膽管炎(《Cytotherapy》, 2017),以及世界首例應用MSC成功逆轉激素抵抗性急性排斥反應(《Liver Research》, 2017)。多學科團隊會繼續立足臨床,加強MSC的轉化研究,為臨床提供行之有效的創新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