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內鏡+超聲融合CT導航”微創精準取出“銹”花針

稿件來源:中山三院骨科公眾號 發布人:脊柱外科 編輯:龐卯 劉斌 張良明 發布日期:2021-08-19

“劉教授,因為意外我的腰部有根繡花針存在了1年多,現在很不舒服,聽說很難取出來?要全身麻醉,開個很大的切口,仔細找很長時間才可以?您有沒有其他選擇啊?”患者梁某某在門診向劉斌教授發出了懇切的請求。

? ? ? ??故事還要從1年多前說起……

? ? ??? 35歲的梁某某是一位警察,在執行任務后腰部出現輕微疼痛,當時體表未見明顯傷口及出血,并未引起他的注意,然而隨著時間的延長,腰部不適感愈加明顯,對他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一拖就是16個月之后,即2019年的10月。外院骨科門診X光檢查圖像讓梁某某大吃一驚,體內竟然藏著一枚繡花針,并且似乎斷成了三截。

患者手術前的腰椎正側位X光片(紅圈內為“繡花針”)

多家醫院后來到我科門診,劉斌教授經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閱片后決定先收入院,進一步討論手術方案。傳統的脊柱外科手術,對于患者這樣特殊的病例,只能選擇常規開放切口、仔細分離、根據經驗慢慢尋找,手術創傷相對較大,且不易完整發現異物。經過全科討論后,決定采用我科率先在國內開展的“脊柱內鏡超聲融合CT導航技術”,通過超聲CT圖像融合、實時精準定位,小切口微創通道取出那枚可能已經銹蝕、粘連的體內異物。

? ? ? ? ??在脊柱外科劉斌教授、張良明副主任醫師、龐卯主治醫師、超聲科曾慶勁主治醫師的共同努力下,手術進行的較為順利,術前CT圖像的與術中超聲精確的融合在了一起,可以將體內的繡花針精準的定位于術中的圖像上,依據此圖像再進行靶向穿刺、建立脊柱內鏡通道后,通過術中實時超聲,成功取出了已斷成三截的體內異物。

術后復查腰椎正側位X光顯示異物完全取出(紅圈內為原“繡花針”位置)

術后當天患者即感覺癥狀得到了緩解,考慮到針已銹蝕較長時間,術后靜脈預防性使用抗生素3天后患者滿意的出院了。

?超聲引導技術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一種新興的疾病診斷治療方法,它是在超聲顯像基礎上為進一步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實時超聲的監視或引導下,完成各種穿刺活檢等操作,具有以下優勢:較高的準確性、對人體組織損傷小、無輻射、并發癥少、操作簡便迅速、費用低等特點,與CT/MR圖像融合可精準的定位骨性及其周邊結構,減少透視等操作。脊柱內鏡技術是目前國內外脊柱專科領域最新、也是崛起最快的微創技術。其原理是通過精確的術前定位,精準地擺放工作通道,直達病灶部位,精尖的技術進行減壓操作。具備切口小(直徑6mm)、創傷少、時間短(手術時間0.5-1小時)、恢復快(住院時間3-5天)四大優勢。

基于上述兩項技術,中山三院脊柱外科前期在戎利民院長的帶領下研制了“影像融合超聲系統精準可視化椎間孔鏡技術”,目前已獲得一項實用新型專利,相關發明專利申報中。初步結果證實:該器械使用方便、與X線透視下穿刺效果相當,可顯著降低X線透視劑量。

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自2017年中山三院脊柱外科開展脊柱內鏡超聲融合CT/MR導航技術以來,已通過這種微創、精準的手段為包括胸椎間盤突出癥在內的多名患者解決了病痛,獲得的滿意的治療效果及良好的社會影響,同時也證實了這一技術的先進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科這一技術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